(一)職業分類的意義

    所謂職業分類是指按一定的規則和標準把一般特征和本質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會職業,分成並歸納到一定類別係統中去的過程。目前世界各國對職業的分類基本上包括橫向分類和縱向分類兩個方麵。橫向分類是根據各種職業的性質而進行的分類,《國際標準職業分類》、我國第三次人口普查使用的《職業分類標準》以及1986年發布的國家標準《職業分類代碼》,(具附錄二、三)均屬橫向分類。

    職業的縱向分類是在橫向分類的基礎上,分別對每一類型的職業,根據其工作難易、繁簡程度、責任輕重,以及所需人員的資格條件等因素,把同一職業類型劃分為不同的“級”,也就是找出職業的層次性。這樣,不僅揭示了不同類型職業的區別與聯係,也揭示了同一職業類型不同職業層次的區別與聯係。世界上經濟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職業分類問題的研究,這不僅是形成產業結構概念和進行產業結構、產業組織及產業政策研究的前提,同時也是對勞動者及其勞動進行分類管理、分級管理及係統管理的需要。

    首先,同一性質的工作,往往具有共同的特點和規律,把性質相同的職業歸為一類,有助於國家對職工隊伍進行分類管理,根據不同的職業特點和工作要求,采取相應的錄用、調配、考核、培訓、獎懲等管理方法,使管理更具針對性。

    其次,職業分類給各個職業分別確定了工作責任以及履行職責及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職業素質,這就為崗位責任製提供了依據。

    其三,職業分類有助於建立合理的職業結構和職工配製體係。職業結構及職工配置是否合理,唯一的衡量標準是看是否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需要。產業結構不合理,人才配製缺乏科學化,必然會造成有些人沒事千,有些事沒人幹的現象。

    其四,職業分類是對職工進行考核和智力開發的重要依據。考核就是要考查職工能否適應他所承擔的職業工作,考查他是否完成了他應完成的工作任務。這就需要製定出考查標準,對各個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的質量、數量提出要求,而這些都是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才能加以規定的。職業分類中規定的各個職業崗位的責任和工作人員的從業條件,不僅是考核的基礎,同時也是進行培訓的重要依據。

    職業指導對職業分類的研究不同於國家勞動人事管理部門對職業分類的研究。後者主要是從管理的角度對職業分類進行研究,而前者對職業分類的研究除了管理的意義以外,主要是為職業指導工作奠定基礎,它是職業指導的一項重要內容。具體說,職業指導研究職業分類有以下三方麵的意義。

    第一,正確反映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結構及社會有關部門的設置和發展情況,揭示職業間的相互關係,為擇業者了解職業和選擇職業提供科學依據。

    第二,為職業指導人員及求職者提供各種職業對其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使職業指導及其教育活動更具針對性,也為求職者準備職業、適應職業、積累職業知識與技能提供依據。

    第三,為職業指導部門開展職業指導,進行職業谘詢提供依據。無論是指導他人選擇職業,還是教育他人準備職業,或向求職者介紹職業,都需要對職業類型有較詳細的了解。學校開展職業指導是要幫助學生了解國情、了解社會、了解職業、了解自己,適應社會和職業的要求;使學生自覺地根據社會需要和個人特點選擇職業、準備職業和獲得職業,這些都需要以職業分類為基礎。職業分類是職業指導的基礎工作,沒有職業分類,職業指導也就無從談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