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職業也稱確定職業,是幫助個體選擇一個適合的職業範圍的過程。正確的指導應建立在對個體差異科學分析和正確判斷的基礎上,同時要了解影響個體擇業的社會環境因素和心理因素。

    (一)影響個體擇業的因素

    影響個體擇業的因素很多,除了個體心理因素(在有關章節將專門討論)外,還受以下社會因素的影響。

    1.社會就業人口狀況

    社會就業人口狀況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範圍的社會中,勞動力人口的數量、質量、構成及變動情況。一定時間內勞動力人口的數量變化,影響就業者的供應量,集中表現在人口年齡構成和性別構成對就業的影響上。當勞動力人口年齡構成在一段時間裏過於年輕時,就業供給量必然增大,給選擇理想的職業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樣,當勞動力人口年齡構成偏於老化時,就業供給又會減少。

    人口質量包括身體素質,科學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質等方麵。對就業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身體素質是否適應產業結構和職業結構變化對勞動力資源的要求;另一方麵是勞動力科學文化素質是否適應產業結構、職業結構變化對勞動力資源的要求。勞動者的質量比數量對擇業的影響更大。

    2.職業狀況

    職業狀況是指社會可能提供的職業崗位的數量及類別。職業狀況取決於社會的經濟發展、科技水平、產業結構及行業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社會具有某種數量的消費需要,就可能按一定的技術比例轉化為相應數量的勞動力需求。從動態的角度看,當社會對某種產品需求量下降,企業壓縮生產或停業,或企業更新設備、生產效率大大增加時,對原有勞動力的需求量就會減少。而企業擴大生產、新企業的創辦、新興行業的出現,特別是服務行業的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就會大大增加,為擇業創造條件。

    3.科學技術

    技術革命與就業的關係問題一直是當代舉世矚目的重大問題。近代世界上發生的三次技術革命對世界各國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產業結構變化的總趨勢是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二產業先升後降,第三產業在第三次技術革命中發展迅速,所占比重也迅速提高。就業結構的變化也呈現出同樣的趨勢。可以說這是技術革命過程中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變化的一般規律。

    科學技術對就業的影響,一方麵是通過產業結構變化而引起結構性失業的存在,另一方麵是伴隨著技術革命,必然會出現一批新的技術和新的職業,為勞動者增加新的擇業機會。

    4.就業模式

    傳統的統包統配就業模式,就業途徑單一,就業方式千篇一律,限製了擇業者的自由度。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的雙向選擇的就業機製,使擇業者能在更大的範圍內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其結果必然帶來就業渠道和擇業行為的多樣化。也為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創造了條件。需要強調的是,近幾年隨著就業模式的轉變和擇業自主權的增加,在改變傳統就業方式的不合理成分的同時,又出現了一係列新的不合理的勞動力流動現象,如有的人不辭而別、片麵追求高待遇、農村勞動力盲目湧向城市;大批科技人員流向沿海地區,專業不對口現象十分普遍,造成了人才分布不合理和人才的浪費。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政府利用政策和法律加以控製外,發揮職業指導的作用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