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職業適應期的任務

    “職業適應期”是大學畢業生步人社會的過渡時期。學校期間,大學生還沒有成為獨立的社會成員,對家庭和學校還具有較大的依附性。盡管大學生應該承擔社會責任,但難於履行社會義務和行使社會權利。畢業生一旦跨入社會,就要獨立地擔當社會責任,負責地履行社會義務和行使社會賦予的權利。適應期則是畢業生從依附性走向獨立性的轉折點。在職業適應期主要有四項任務:

    1.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從學校到社會,首先是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學生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要活動,學生的角色使他們長期以來處在1種被動的輸人狀態。而走上工作崗位後,不再簡單地輸人知識,而是要主動地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向外界提供自己的勞動。學習的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逐漸學會了根據工作的需要主動地尋求知識。這種從知識的輸人到輸出的轉換,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蕁求知識的轉換,是生活方式的一個重大轉變,加快實現這個轉變是職業適應期的重要任務。

    此外,從學校到社會也是大學畢業生獨立生活的開始,這種獨立是伴隨著經濟的獨立開始的。在學生時代,在經濟上學生要依靠家長提供,進入職業崗位後,有了勞動報酬,在經濟上逐步成為獨立者,它是大學畢業生擺脫對家庭和學校的依賴走向全麵獨立的標誌。這種獨立一方麵為大學畢業生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自由度,另一方麵也對大學畢業生提出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人生新課題。它包括在工作上獨擋一麵的能力,安排工作和生活計劃的能力、理財的能力以及培養並掌握衣、食、住、行等方麵的獨立生活能力,這是不少畢業生麵臨的共性問題。

    2.學習社會規範 社會規範是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任何一個社會都要求它的成員遵守社會規範。學校有學校的規範,工作崗位也有自己相應的規範,盡快掌握與職業要求相適應的規範,是職業適應期的重要內容。社會規範是非常廣泛的,按照對人們行為的約束能力,大致可以分為軟性和硬性兩個方麵。軟性的是指人們的信念、習慣、風俗、傳統道德等,由於他們缺乏明文規定,不具備嚴格的強製性,隻要求人們通過內化了的信念和價值觀,自覺來實現。硬性社會規範主要是指法律、法令、規章製度以及各種操作規範等,是強製人們遵守的社會行為規範。此外,按照內容可以把社會規範分為社會生活規範、工作規範、法律規範、道德規範等。

    社會規範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它的功能在於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維係社會的有序性。大學生步入社會後,必須了解和學習這些規範,強化自己的規範意識,自覺遵守各類規範,這是適應社會和適應職業要求的前提條件。

    3.掌握職業技能 任何工作都要求從業者具備與職業相適應的職業技能,沒有良好的職業技能就不能適應工作。畢業生不可能在學校就學到工作崗位上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和技能。即使專業對口,靠在學校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也難以應付實際工作中的所有問題。在新的工作崗位,都有一個進一步學習、探索和提高的過程。首先在工作實際中碰到的問題往往是綜合性問題,牽涉到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因此,需要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其次,工作中的難題是多變的,當一個問題解決後,新的問題又出現,這也就要求重新學習;再者,現實工作所碰到的問題與學校學的知識有所不同,不僅有理論問題,更多的是實踐性問題。因此說工作中遇到問題是綜合、多變、具體的,這就要求畢業生深入了解工作要求,熟悉工作對象的特點和工作規律,對新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特點有比較全麵的認識和掌握,並根據工作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與工作要求相適應的職業技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