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道德素質的養成,關鍵在於道德觀念。一個人的道德觀念,指導和決定一個人道德行為的方向和特點,指導和決定一個人的道德評價的方向和特點,決定一個人對一定的道德規範的態度。所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是道德素質建設的核心環節。良好的道德素質需要樹立以下幾個方麵的道德觀念。

    (1)為人坦誠

    坦誠待人是良好道德品質的基礎。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社會交往的基本準則。如果沒有誠信,社會交往和合作就失去了最起碼的條件。社會的信任、信譽、信用都來自坦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誠實更是社會追求的道德目標。

    商品交換要講誠信。假貨、次貨、冒牌貨,違反誠信的任何欺詐行為都是被社會民眾所譴責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係、合同關係、協作關係、知識產權、商業機密等方麵,都不得不采取許多保護措施,就突出地說明了誠信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作為政黨,要取信於民;作為企業,要講信譽興業;為人,也要講誠信是為人之本。隻有為人坦誠,這個社會的誠實守信的風氣才能樹立起來。

    為人坦誠,就是為人應該坦白、誠實、講究誠信。坦誠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明顯標誌。

    在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中,誠實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民眾基礎。“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者,天下之結也。

    “君子誠之為貴。”“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在我國民眾中傳播的特有的成語中,關於誠信的比比皆是。“一諾千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必行,行必果”等都是明證。“信”作為“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一,曾支配中國人道德生活達2000多年之久,受到中國人的推崇。誠信是中國傳統倫理文化的重要範疇,是我國傳統道德中最重要的規範之一。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曾子殺豬換誠信”的故事更是世代中國人教育子女誠信的典範。曾子(曾參,前505—前436)是春秋末魯國的一位學者,著有《孝經》、《大學》。他懂得為父之道。他強調做人要忠誠老實,嚴於律己,並用這個原則對待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小兒子拉著她的衣襟,哭鬧著也要跟著去。曾子的妻子被鬧得沒辦法,就對孩子說:“好孩子,你留在家裏,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孩子終於留在家裏。等到妻子從街上回來,曾子便拿著早已準備好的捆豬的繩子和殺豬尖刀,要動手殺豬。這時,他的妻子連忙上前製止說我剛才是和孩子說著玩的,哪能真的就殺豬呀!曾子認真地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今天你說話不算數,騙了孩子,明天孩子就會說假話,糊弄你。再說,母親騙了孩子,孩子覺得母親的話不可靠,以後再對他進行教育,他就不聽了。這樣做,對孩子是沒有好處的。結果,曾子說服了妻子,把豬殺了。這個故事說明了我國自古重視誠信教育的傳統。

    當然,在現代社會,誠信也是具有原則性、方向性的。我們隻能對人民、對事業、對祖國忠誠,對同誌、同學、朋友誠實。我們不能對敵對勢力坦誠,不能不保守黨和國家的秘密。

    坦誠也是共產黨人高尚道德作風的體現。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要求,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政治觀點,真誠追求真理和事物內在的發展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執筆起草的《共產黨宣言》最後宣布:“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隻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社會製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麵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隻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中國共產黨人在毛澤東同誌的倡導下製定的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際上也是以對待真理的誠實、坦誠的態度為基礎的。

    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中,明確提出了“明禮誠信”的要求。“誠信”作為公民的基本道德規範確定下來,在現實社會中具有明顯的實際意義。由於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出現一係列負麵影響,提倡誠信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誠信是道德素質最基礎的組成部分。誠,就是坦誠,忠實,表裏如一;信,就是可信,信譽,言行一致。從本質上看,誠信同質,密不可分;從表現形式上說,內外相合,誠於內而信於外。一個人隻有內心誠實,才能對外取得信任和信譽。誠信的反麵是虛偽和欺詐。說假話,搞欺騙,口蜜腹劍,言而無信,製假販假,弄虛作假,坑蒙拐騙等醜惡的東西,都是與誠信的品質格格不入的。

    由於在精神文明方麵出現的問題,社會風氣中出現了背離誠信的許多現象,在某種程度上扭曲了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社會上流行的一句“口頭禪”叫做“除了媽媽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更有甚者說,“除了假的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當然,這些說法不是科學的認識,把問題擴大化、極端化了。但是,這是事出有因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幾個方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