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晚,北京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華燈璀璨,由民政部民間組織服務中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穿透力公益之夜———首屆中國公益微電影節頒獎典禮暨交響音樂會”在這裏舉行。由“倔小子”姚凱擔任編劇、導演、製片人、主演的微電影《街角》從參評的392部公益短片中脫穎而出,獲得公益特別關注獎。

    學習拍攝微電影,做一個有用的人

    姚凱1989年3月出生於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出生時因母親難產導致腦癱,說話口齒不清,6歲才開始踉踉蹌蹌走路。這個不幸對姚凱的家人打擊很大。

    讀初一時,縣裏舉行歌詠比賽,全班同學都積極“備戰”,爭取在比賽中奪得好名次。姚凱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叢老師,說出自己想參加歌詠比賽的願望,叢老師回答說:“你是班裏的一分子,當然可以參加,快回去好好準備吧。”受到老師的鼓勵,姚凱高興了好一陣子。得知因比賽現場的舞台太小要撤下兩個同學後,姚凱就跟叢老師說,自己還是不要參加了,可叢老師再一次鼓勵他:“那可不行,撤誰也不能撤下你。”姚凱知道自己口齒發音不清,就借來錄音機跟著磁帶反複練習唱歌,嘴都磨出了血泡。這次比賽姚凱終於沒有拖全班的後腿,他所在的一年級10班得了全縣第一名。當老師扶著他站在台上接受雷鳴般的掌聲,姚凱感受到了堅持的快樂。他說,是叢老師幫助他從自卑中走出來,找回生活的信心。

    讀初三時,姚凱由於受到肢體和語言障礙的限製,功課越來越跟不上了,當教師的媽媽周文慧決定給姚凱辦理退學手續,希望姚凱能學一技之長,將來能夠養活自己。辦理完退學手續,姚凱戀戀不舍地離開校園,往家走時還一步一回頭。

    輟學後的姚凱喜歡上了電腦動畫創作,父母在二手電器市場給他“淘”回一台舊電腦。姚凱整天都趴在電腦前,劈裏啪啦敲打著鍵盤搞電腦動畫創作,有不懂的,他就上網詢問“內行人”。

    2004年初,姚凱認識了時任中央電視台《心理訪談》節目主編韓鑒。了解到姚凱是位腦癱青年,卻仍然堅持學習動畫創作後,韓鑒每隔一天就打電話開導他,每個周末都要擠出時間在電話裏為他講解影視知識,還寄來很多動畫教材。在韓鑒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半年後姚凱很快就學會動畫入門教程。他還幫助媽媽學校的同事製作了幾個課件,每個課件可以掙100元錢,這讓他特別興奮,因為他覺得自己終於成為有用的人了。

    2007年4月,為了幫助姚凱更係統地學習動畫,韓鑒在北京聯係了一所動畫學校,介紹姚凱到北京學習動畫編輯製作。姚凱的父母對於兒子學習動畫也十分支持,盡管家裏並不寬裕,他們還是節衣縮食東挪西借湊足了學費。

    因為身體狀況,姚凱在拿筆繪畫時手總是發抖,沒有常人那麽自如,很難畫出更高水平的畫。在學習動畫的過程中,姚凱又迷上了拍短片。他想自己拍攝DV作品,可以更自如地記錄這世界上美好的一切。

    成立微電影工作室,傳播公益理念

    2008年6月,姚凱開始創作第一部微電影《第一滴淚》。DV設備是從開婚慶公司的叔叔那裏借來的,演員都是他的同學和家人。大家都是友情出演,沒有報酬,一方麵對姚凱表示支持,另一方麵他們也覺得拍電影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可是,真正拍攝起來卻不容易,因為大家是頭一次在鏡頭麵前露臉,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台詞、走位都需要指導,一個鏡頭拍上十幾遍甚至幾十遍是常有的事。

    《第一滴淚》拍攝完成後,葫蘆島的作家、編劇、戲劇家們給予了姚凱的作品很高的評價。

    為了尋找創作源泉,姚凱通過網絡發布消息,征集發生在身邊的難忘事、感人事,將這些或傳遞親情,或反映社會現象的故事作為他創作微電影的素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