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

    瑪麗莎-布盧門撒爾覺得有點心神不寧。刺激來自心中還是來自外部的細微變化,她也說不清楚。不管怎麽樣,她的注意力是被攪散了。她的眼睛從攤在膝蓋上的書本抬起,這才發覺窗外天色已從冬天的灰白轉成漆黑。她瞥了一眼手表。難怪,已經快七點了。

    “乖乖!”瑪麗莎嘟噥了一句。這是她從小用慣的習語。她騰地站起來,頓時感到一陣暈眩。這是亞特蘭大疾病防治中心(CenterforDenterControl,簡稱CDC)的圖書館。她在靠角落的兩張尼龍麵矮沙發上斜躺了不知多久了。晚上有個約會。她本該在六點半就回家準備的。

    她捧起菲爾德沉甸甸的《病毒學》教材,走向保留書架,一邊踢踢有點麻痹的雙腿。早上她跑過一陣,不過隻有二英裏而不是慣常的四英裏。

    “需要幫忙把那個大怪物放上架嗎?”坎貝爾小姐,一個麵目慈和的圖書館員一邊逗笑,一邊扣著無時不穿的開襟灰色羊毛衫。在圖書館裏,不管穿什麽都不嫌熱。

    像所有高明的幽默一樣,坎貝爾說的有幾分道理。那本病毒學教科書有十磅重,是瑪麗莎體重的十分之一。她隻有五英尺高。人們問起時她老說五尺二,其實那得穿上高跟鞋。要讓那本書歸回原位,她必須悠一下再趁勢甩上去。

    “我需要的幫助是,”瑪麗莎說:“把這本書的內容裝進我的腦子裏去。”

    坎貝爾小姐莞爾一笑。她跟CDC其他人一樣,熱情友善。這個機構從1973年起正式歸屬聯邦政府。然而在瑪麗莎看來,它並不像一個政府機關,而更像一個學術研究機構。助人為樂在這裏蔚然成風。雖然一到四點半,秘書和工務人員就下班了,專業人員卻都毫無例外地留下,常常工作到半夜。他們熱愛自己的事業。

    瑪麗莎步出圖書館。它實在大小。中心有一半圖書資料不得不散放在各個房間裏。在這點上,CDC就很像聯邦政府屬下的一個衛生機構了:財政預算縮減,得自己四處尋找資金。瑪麗莎注意到,它看上去也像是個聯邦機構。大廳牆壁刷著單調的綠漆。地上灰色尼龍地毯的中間部分已經磨薄。電梯口按倒掛著一幅羅納德-裏根微笑著的相片。下方有人惡作劇地釘了一張索引卡片,寫道:“如果你不滿意今年的預算,那就等下一年的吧!”

    瑪麗莎步行上了一層樓。她的辦公室就在圖書館上一層。叫它辦公室未免抬舉了它。它其實更像一個壁櫥。沒有窗戶。原先大約是用來存放清潔工具的。牆壁漆成水泥色。裏麵剛好容得下一張鐵皮書桌,一隻文件櫃,一盞立地燈和一把轉椅。不過瑪麗莎還是慶幸能有這麽一間小屋。中心的空間供不應求、競爭激烈。

    盡管有種種不便,瑪麗莎還是能明顯地感到CDC在正常運作。它多年來一直不僅僅給美國自己,也給世界其他國家提供著出色的服務。她記得很清楚中心幾年前是怎樣出色地解開了“退伍軍人病”①之謎的。自從1942年它以“瘧疾防治中心”的名稱成立以來,類似的例子已有好幾百了。他們在美國南部撲滅了瘧疾,於1946年改名為“傳染病防治中心”,分別建成了細菌、真菌、寄生蟲、病毒和立克次氏體屬微生物實驗室。第二年又增建了寄生病實驗室。寄生病是動物病,可是能傳染給人類,像鼠疫、狂犬病、炭疽病就是。1970年,它又改了名,就叫“疾病防治中心”了。

    ①全稱為“退伍軍人協會會員病”,肺炎的一種。1976年首次確定其病原體為一前所未知的杆菌。本病及病原體因美國退伍軍人協會在費城開全州大會,會員中182人得病,29人死亡而得名。CDC進行了研究,認為中央型空調器可能將其中汙染了的水以水珠的形式擴散,引起暴發。

    瑪麗莎一邊把零碎東西放進政府發的公文包裏,一邊回想著CDC從前的功績。這是她考慮來中心工作的主要原因。在波士頓完成了小兒科住院實習後,她就申請並被接受為流行病情報處的調查員,為期兩年。這個工作就像一個衛生界的偵探。三個半星期以前,也就是聖誕節前夕,她剛剛結束入門訓練課程,如公共衛生管理、生物統計學和流行病學——研究和防治某一特定人群的衛生和疾病的學科。

    她披上深藍色的大衣,臉上浮出一絲苦笑。就像在以前的醫學訓練過程中經常發生的那樣,雖然修完了入門訓練課,她還是覺得缺乏準備去處理真正的緊急情況。從教室到實踐畢竟有一段距離。知道怎樣把一種疾病的病例描述得有條有理,揭示起因、傳播途徑和宿主,遠不等於知道怎樣控製涉及真人真病的暴發。萬一接到任務,她就不得不飛躍這一距離。事實上,這還不是“萬一”,而是早晚的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