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實功(1555~1636)字毓仁,江蘇南通人。他是明代著名的外科學家,對外科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陳實功幼年多病,少年時期即開始習醫,師從著名文學家、醫學家李淪溟。李先生認為:“醫之別內外也,治外較難於治內。何者?內之症或不及外,外之症則必根於其內也。”此話對陳實功影響頗深,他決定探索內科與外科的關係,尤其是外科的病理及醫療方法,於是從少年時代起就專門研究外科。四十年的探索曆程中,他始終如一,地刻苦努力,嚴格要求自己。陳實功興趣廣泛,所閱書籍涵古代文化、哲學、理學等,曆代名醫的理論、病案等一類書籍,他更是勤學苦讀,愛不釋手。對於古代典籍,陳實功從不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融匯貫通,靈活運用,把自己在行醫實踐中取得的一些經驗與古人治病方法相互結合,總結出一套適合於大眾的,實際中切實可行的理論。他繼承和發展了著名醫學家李滄溟的觀點,並根據病者的實際病況,采取內治或內治外治相結合的方法。在外科手術治療上,尤為突出。    由於不斷實踐,他在外科理論和外科手術方麵都有獨到之處。為了使外科醫學能夠讓更多的人重視起來,讓更多的行醫者掌握方法技巧,他不顧晚年的身體虛弱,根據自己多年行醫的豐富經驗和明朝以前外科醫學方麵的部分成就,把外科大小諸症,分門別類地從病理、症狀、治法、典型病理以及藥物的煉製等一一記載下來,為了便於記誦,還編成許多歌訣。在萬曆四十五年(1617)寫成了《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全書共二十餘萬字,共分四卷。從病痛的根源、診斷到外科上常見的大部分疾病,從各家病因理學說到臨床症狀和特點,以及各種病症的治療方法,手術的適應症、禁忌等,從各種病情的形狀到藥劑的組成,都作了詳細的論述,並且大都附錄了自己成功或失敗治療的病案。全書綜述了自唐朝以來曆代外科中有效治療經驗,科學性強,論述精辟,是中國醫學發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對外科學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陳實功除了理論方麵的貢獻外,對外科疾病的認識和外科手術的創造也有獨到之處。例如:他以充分的論據指出鶴膝風(類似膝關節結核)和骨疽(類似骨結核)類同的症候,相似的愈後,有區別的診斷要領和基本一致的治療方法。他正確指出內服藥和外用膏帖隻有漸漸取效,沒有成效就會造成痼疾。對於腫瘤之症,陳實功認為腫瘤隻有及早的發現,才能摸清病源,以便能夠及早的治療,或許尚有一線希望治愈。另外,對於現代醫學中所遇到的淋巴轉移,鼻咽癌等,亦有論述。這些研究和探索十分珍貴,對現代臨床治療都有一定的啟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