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號潛溪,浙江浦江人,元朝聞名海內外的大學問家。 宋濂少年時就熱愛學習,但因為家裏貧窮沒錢買書,隻好經常向人家借書。他把借來的書,口讀手抄心記,然後按時歸還書的主人。認真讀書,本來就是艱苦的過程,天寒地凍的隆冬時節,屋子裏的溫度和外邊相差無幾,宋濂每每被凍得手指頭都伸不開,連硯台裏的墨都凍住了。盡管如此,宋濂絲毫不曾懈怠,仍舊讀書抄書不輟,。抄完了借來的書,宋濂總是及時送還,從來也不曾違約。因為宋濂借書講究信用,有書的人也都願意把書借給他。誠實守信,使得宋濂“遍觀群書”。

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使自己得到深造,宋濂經常走出家門,向名師高人請教。最初他在文人夢吉門下,在“五經”方麵受益匪淺。後來他又師從吳萊,習學古文,得其真傳。開始,吳萊並不喜歡宋濂,似乎是因為宋濂必恭必敬的態度引起了他的反感。在吳萊看來,一個真心求知人,怎麽會像官場上的人一樣,對有用的人就趨炎附勢、點頭哈腰的呢?

盡管吳萊對宋濂看不慣,但宋濂似乎並未覺察,神態如初,仍舊站在吳萊的身邊,。時間長了,宋濂對老師始終是那樣的神態,畢竟還是學到了許多知識。

宋濂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籍,拖著鞋子,在深山大穀中奔走,深冬刮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有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凍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他洗手暖腳,拿被子蓋上,過很久才暖和過來。宋濂每天隻吃兩頓飯,沒有鮮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即使這樣宋濂仍舊癡心不改。出身有錢人家的同學,吃得飽,穿得暖,唯獨宋濂衣單饑腸。有人問宋濂:你覺得富貴如何?宋濂不假思索地回答:“略無慕豔意”,他對富貴人家的同學,並沒有羨慕眼熱的意思。當然,宋濂追求的是學問,對眼前的浮華,怎麽會去計較呢?

宋濂勤奮好學,終身堅持。即便後來學有所成,仍舊虛懷若穀,被人稱道。宋濂本來已經很有名氣了,連當時的兩個名家都認為宋濂的學問在他們之上,但宋濂仍舊對這兩位極其謙恭。

他在《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記述了他求學的經曆之後,不禁感歎道:“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勤”與“艱”兩個字概括了宋濂的治學精神。其實,所有的求學者,幾乎都要經曆勤奮與克服困難的過程。懈怠、懶惰,無所成;怕吃苦,畏懼艱辛,必定學無所成。宋濂告誡太學的學生,在學習條件優越的情況下,“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學不好,沒有德行,不是天分低下,而是不如我用心專一,是怪不得別人的。

簡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宋濂的勤且艱,在嗜學的他自己看來並不是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