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中午,白荷和龍嬌嬌親自下廚房,為親家烙祭灶餅。

    年前水鄉家家戶戶都要祭灶,灶台貼灶王爺畫像,焚香燒紙,吃祭灶餅。祭灶日原本還有兩天,想著不日將要動身,白荷想每年都有祭灶的,今年也不能拉下,於是決定臨走之前祭灶,即便沒有往年隆重也不能對灶神不敬。

    所謂祭灶餅即是水鄉人按自己的風俗做的餅,外形如街邊賣的烙餅一般無異,最大區別是自家做的烙餅有餡,而這餡隻有一種,隻能用紅糖。當地傳說送灶神的供品一定要用又甜又黏的東西;如湯圓、麥芽糖、黑芝麻年糕等;用又黏又甜的東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讓他回上天時多說些好話,所謂:“吃甜甜,說好話,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另一個意思是,黏住灶神的嘴巴,讓他難開口說壞話,正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白荷每年都會給龔雲卿送餅去,她心中一直念著主仆情誼,當年龔雲卿做小姐,自己貼身跟隨她,知道她喜歡吃紅糖烙餅。所以,每年祭灶節前都會親自動手做,她做的烙餅,麵黃不焦,有勁道,餅內包的紅糖也多,一口咬開稀軟的糖漿順著手指縫流淌。

    今年去省城過年,祭灶節前將烙餅給親家送去,也算是知會和辭行。

    後晌時分已經做好了一籃子烙餅。前去倪家打探情況的蔡管家也回來了,聽說土匪並沒有去紅菱灣滋擾。這個消息讓白荷放下心來,龍國興聽了頗為疑惑,同時有幾分驚懼,難道土匪是專門對付龍家而來?

    白荷吩咐老蔡準備兩條船去紅菱灣,她不想看到土匪傍晚來家裏收錢糧時心裏堵得慌。

    蔡管當即會意,從船廠抽出幾名青壯的護廠家丁,護送太太和小姐。

    龍國興站在河邊,目送兩條小船溯流而上。粼粼河水碧藍見底,水草在水底蛇形擺動,幾條出來曬太陽的小魚,靜貼在靠陽的石縫間,忽而驚散不見蹤影。

    龍國興抬眼看西斜的日影,對管家說道:“老蔡,將錢糧準備好,置於長堤旁。”

    “遵命,老爺。”老蔡依舊如常不驚不詐,按老爺吩咐做事。

    官家客船在飄著細雨和雪粒的早晨離開碼頭,沿著運河南下。

    桃葉縣進省城客船每十天僅有一趟,這是今年最後一班船次。

    皮興揚看著沉重的鐵錨離開水麵,船身逶迤出港的瞬間,一顆忐忑不安的心變得輕鬆起來。來時路上姨媽緊鎖眉頭一聲不吭,他很擔心她會突然間變卦說不走了。那自己這些天來所做的努力將是猴子撈月亮的結果,前功盡棄、無功而返。其實他自上船就沒露頭,因為他看見田文靜和小翠站在龍家送行人眾不遠處一支燈柱下,他假裝沒看見,躲進船艙再沒出來。

    他最擔心田文靜衝出來當著表妹和自己說出親熱的話來,所以他不敢露麵,更不敢朝岸上睃一眼。皮興揚心想自己沒和她說回城的具體日子,她怎麽就知道得這麽具體,一定是問了鯰魚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