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霄鷹

    題記:Julia是我大學同學的姐姐,剛移民新西蘭一年多。我們是在奧克蘭認識的。她專門開車到我家和我進行了這次訪談,她說:我覺得三四十歲再當媽媽,正好。

    越生越順

    我是每八年生一個孩子,特別巧:老大是1993年我26歲時生的,老二是2001年34歲時生的,老三是2009年生的,我42歲。我其實是年頭出生,這樣在年底生老三時,其實也快43歲了。生三個孩子的感覺,就是越生越順,越生越容易。

    (三個都是順產?)前麵兩個是,老三不是,因為我有妊娠膽淤症。這個病是懷孕才會有的,是孕期雌激素變化導致膽功能不正常,很容易引起胎兒營養不良,嚴重的會導致死胎。老三是在香港生的,當時他隻有35周,但是醫生感覺他已經足夠大了,考慮到我的病,就選擇提前剖了。孩子一出來就六斤多,醫院根本沒把他當做早產兒。

    我對香港的產科醫生和服務印象特別好。我是剖的,一點兒都不疼,手術後第三天一早就出院了。住院過程中,也不打點滴,隻是吃了一天口服藥。孩子也不需要做什麽檢查。護士還每兩個小時就把孩子抱過來給我喂奶。

    我生老大的時候,也患了膽淤症,雖然是順產,卻讓我住了一個星期的醫院,每天打點滴,不讓下床。當然,那時候是20世紀90年代,又是在重慶,可能醫療水平比較落後吧。老二是在廣州出生的,因為孩子早產,被送到新生兒科,做各種檢查。我也就陪他住了五天醫院,點滴了也是打了三四天。出院時開了一大堆藥。兩個孩子在醫院都是護士喂奶粉。

    同樣是膽淤症,而且我年齡越來越大,但是內地和香港醫生的態度真的太不同了。香港的醫生淡定得不得了,問他什麽都是沒事、很好。我懷孕四個月時去香港產檢,一切正常,問他什麽時候再回去檢查,他說:“隨便你!”生完以後,他說:“過一兩年,還想再生,再來找我剖,沒問題。”(是不是年齡越大,產後恢複越難呢?)我月子也是越坐越隨便。第一次完全是按傳統來的,父母伺候著,一個月不洗澡不下地,拚命吃雞和雞蛋。第二次,洗澡洗頭下地,也不那麽使勁吃了,一出月子就開始在家工作。第三次生完,簡直完全沒當在坐月子了。

    (懷孕期間呢?有什麽不同?)我第一次懷孕可嬌氣了。家裏人是眾星捧月地養著;單位上也是整天不上班,懷孕後期幹脆請假不去了。(可是你才26歲呀!)你別看我現在身體好,我生孩子之前身體可差了:有很頑固的濕疹,一換季就發作,吃什麽藥都治不好;還有胃也不好;坐公車上下班,還試過失去知覺。可是一生了孩子,就全好了。(那你父母肯定得說是月子坐得好唄。)也許吧,誰知道呢?

    生老二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那時工作壓力很大,經常加班,一直高強度地工作著。深圳的醫生說我有膽淤症,必須提前住院觀察,可我還不願意去。懷老三懷到三四個月的時候,公司正好結束了一個業務,我就幹脆不工作了。但也不是在養著,當時我先生在佛山,我和兩個兒子在深圳,還有另外一個親戚的孩子也在深圳由我代管。那時,老大麵臨考大學,正是操心的時候,還要陪老二參加各種興趣班,親戚的孩子要接送,一點兒都不輕鬆。

    這些要放在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完全不敢想象。人是會變的。

    旁白:Julia和現在的先生是再婚,所以老二不算超生,老三才算。但是她說,深圳人大概因為去香港生孩子很方便,超生很普遍。不光是像他們這樣夫妻雙方都是私企的生,有公職的夫妻也生,單位都睜一眼閉一眼。總之,生兩三個孩子在她的朋友熟人圈裏挺平常的。因此,她選擇生老三也很自然,有了,夫妻倆又都喜歡孩子,就要了。完全沒有和計劃生育政策作對的“悲壯”,而她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從一個嬌氣的年輕媽媽成長為一個強壯獨立的中年母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