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曉慧

    題記:徐卿(化名),女,35歲,有一個4歲女兒,國企總經理秘書。二孩政策全麵放開,我們在天河一家西餐廳做了這次深入交談。

    怕我爸撐不到見外孫

    (二寶是有計劃的,還是意外懷上的?)我結婚一年多就懷孕了。我爸爸2009年發現患了鼻咽癌。癌症分五期,他的病處於第四和第五期之間,已經是晚期了。我怕我爸爸萬一熬不住就見不到外孫了,所以很想圓他心願盡快生個孩子,想懷就懷上了。我先生也沒意見,他其實屬於不一定要生孩子的類型。他有個哥哥也有個弟弟,哥哥生了兩個兒子,他們家已經有後了。再加上我先生比較貪玩,也比較自我為中心,他會考慮自己多一些。現在女兒大了,會好點,會想到回家陪女兒,不會顧著應酬,自己出去玩。(有擔心影響自己的工作嗎?)我那會兒已經工作五年了,當時沒有太考慮自己,主要是考慮我爸爸。況且,哪怕生了孩子,也是一個家庭生活。所謂二人世界和有孩子相比,隻是多一個人。別人也許會覺得,家庭生活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天地。其實不是的,帶著小朋友去玩,也會玩得很開心,促進夫妻兩人的感情融合。如果不想要孩子,為什麽要結婚呢?不要孩子的話,結婚和談戀愛不會有很大區別,隻是兩家人稱呼不同而已。有了孩子才是一個完整的婚姻。

    我女兒出生的時候,我們兩口子住在公司宿舍,租金很低,才1070塊。誰知道沒多久,租金提到市場價水平,要4500塊。你說我還會不會租?女兒剛出生,各項花銷都挺大的,每個月要買尿片、買奶粉。我老公當時經常要出差,加上自己買衣服,每個月要花掉3000多塊。我媽媽就提議,不如回家住吧,家裏有三間房。我也考慮過再另外租房,可是好一點的房子租金起碼要3000塊。而且,我爸媽幫我帶孩子,搬回去也方便爸媽照顧孩子。所以女兒七個月大的時候,我和我先生就搬回去跟爸媽一起住,一住就住到現在。

    (帶著先生搬回父母家一起住,有顧慮嗎?)肯定會有。坦白說,那時候我爸媽跟我先生的關係不算非常融洽。所以我一直覺得最理想的居住方式是,兩家住得近,但是不要住在一起。畢竟“相見好,同住難”,更何況他們本來關係就不怎麽融洽。單位宿舍離爸媽家也就一站路。但是我爸媽說,沒必要浪費錢,先回來住著,不行再搬出去住。但是住下之後,我爸媽和我老公的關係變好了,可能生了女兒之後他自己也有些轉變。(你先生沒反對嗎?)結婚的時候,我爸媽也提議大家一起住,當時他是反對的,所以才租房。不過這次他覺得無所謂,他經常要出差不在廣州,覺得回家住的日子不多。

    育兒中的模糊父親

    (女兒出生後,家裏誰來帶?)我休了五個月的產假,白天在家帶孩子。我上班之後,老公大概有兩個月沒怎麽出差,換成他在家帶孩子。他是做銷售的,平時外出見見客戶,不需要坐班,隻要能及時上網回郵件就可以。中間有一個月,我爸媽過來幫帶孩子,等我們下班,他們就回家。搬回家住之後,應該是我爸媽主力帶孩子,日常教育還是我爸媽教得多一些。女兒上幼兒園之前,基本是爸媽帶。白天他們帶,晚上我們帶。偶爾晚上女兒要去興趣班,他們也會送她去。我女兒2歲兩個月上幼兒園,剛開始一去幼兒園就哭,基本外婆接送。到3歲,習慣之後就不怎麽哭了。我負責早上送,外婆或者外公下午接回家。3歲半開始讀興趣班,也是晚上婆婆送去,下課我去接。

    (似乎你先生參與得較少?)他也有改變。女兒還小的時候,他的確很少顧及,但是女兒差不多2歲的時候,開始學走路、學講話,他的應酬少了,在家的時間比原來多了很多,也幫著帶孩子,不會再經常跟朋友出去吃飯。(什麽原因讓他改變了呢?)可能是女兒開始變得好玩,這對我老公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他沒什麽耐性,到現在也是如此。女兒小的時候,他抱著她玩10分鍾就沒耐性了,自己很想去上網。他會想個法子弄哭女兒--捏女兒,女兒就會哭,這樣就把女兒丟給其他人。他現在基本上不會,可以一個人帶著女兒一整天。因為小朋友2歲開始會懂得跟你玩,也會主動找你玩。他就會覺得多了一個玩具,他現在與女兒相處不是像爸爸跟女兒,而是像哥哥跟妹妹,特意弄哭你,然後大笑跑開。

    他平時教孩子不是很多。除了養孩子以外,他會帶女兒去玩些我們肯定不會讓她去玩的東西。我女兒喜歡爬高,我會說不行、不許去。但是我老公不出聲,會在旁邊扶著。女兒跟小朋友搶東西或者發生爭執,我會製止,怕女兒受傷,我老公會鼓勵女兒去搶,說這是訓練膽量。始終爸爸會比媽媽大膽,有些事情更放得開。

    (像孩子去哪個幼兒園、上不上興趣班,誰來決定呢?)我決定!我熟悉廣州。我老公覺得小朋友去哪一家幼兒園都無所謂,都是玩而已。但是,我始終認為能夠去好的幼兒園,就一定去好的幼兒園。得去像×幼、××幼這些省直機關幼兒園。財政撥款多、老師負責任、活動地方大、活動設施多。有許多小朋友和她一起玩,也可以很放心小朋友吃的東西。我女兒一開始在家樓下的私立幼兒園,一直哭,後來轉到××幼,當天下午就說她很喜歡這家幼兒園。慢慢下來,我老公也說這個挺好的。我爸媽也覺得能夠去公立,就一定要想辦法去公立,要給小朋友最好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