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日本地價也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房地產市場泡沫隨之破滅。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出現了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衰退。到了1992年3月,日經平均股價跌破2萬點,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進一步下跌到14000點左右。大量帳麵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股市泡沫的破滅帶來的後果相當嚴重。第一個影響是證券業空前蕭條,並由此引起證券業的大合並。1991年股市大幅下調以來兩三年中,股票市場的證券交易量隻有以往的20%,主要靠手續費生存的200多家證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達400億日元以上。1992年6月19日,日本議會通過金融製度改革法案,並於1993年4月1日開始執行。新製度規定銀行、證券公司可以相互收買,業務也可以相互交叉,這樣就可以由實力雄厚的大銀行、大證券公司來挽救瀕臨倒閉的中小證券公司。新製度還極力鼓勵外國資本進入日本市場。

    股市泡沫破滅的第二個惡果是泡沫經濟的破滅,打擊了日本的實體經濟。泡沫膨脹期間,民間設備投資和住宅投資已經飽和,政府投資的增長已達極限,泡沫破滅後,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立即出現設備投資停滯,企業庫存增加、工業生產下降、經濟增長緩慢的局麵,中小企業處境艱難,失業增加。90年代初至1995年,日本經濟處於零增長和負增長之間,長期回升乏力。

    第三個後果是對外證券交易額大減,日本的長期資本收支盈餘,由80年代的資本輸出大國戲劇性地變成輸入大國。由於國內資金緊張,許多80年代大肆擴張海外地盤的日本三產企業紛紛抽資回逃。

    第四個嚴重後果也是最長期的後果,在企業狂熱轉向直接融資大賺其錢時,銀行耐不住寂寞,風險大的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終成銀行業的主要融資對象,泡沫的破滅間接導致了銀行業的危機,這也是目前日本政府最難於解決的問題之一。據1995年9月大藏省公布的數據,以國際會計標準計算日本銀行業的壞帳至少50萬億日元。日本銀行不僅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等級大為降低(按照美國穆迪投資服務公司評定的商業銀行長期存款資信等級,日本的三菱、第一勸業、住友和富士銀行在1989年時均為最高級別AAA級,而到1993年時則分別降至AA3級和A1級。標準普爾公司也先後下調了東京、三和、三菱、住友和櫻花等日本銀行的長短期資信等級。1995年的評級中,三菱、東京、三和得級"C ",第一勸業、富士、住友等10家大銀行僅得"D級",50家日本銀行沒有一家獲得"A級"),而且海外籌資被迫加息日本溢價"率。1995年8月30日,兵庫銀行破產消息公布後,日本大型商業銀行在倫敦的籌資利率必須增加0.125%,一般商行則必須增加0.1875%,有時甚至更高。銀行業的困難重重,不僅多家銀行、信用社破產,而且在大銀行之間發生特大合並的事件。眾所周知,日本曆來以發達的間接融資體係著稱,在企業外部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占了85.8%的比重(1980-1984年數據)。銀行業出現危機,等同於日本的融資體係受到嚴重挑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