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盧君笙看著王爺的手諭冷笑道,“果然親疏有別,立功的機會都排不到前麵。”

    說著,盧君笙把王爺的手令隨意地丟到火堆之中,接著開始召見自己手下的各個將領,就算心中對上麵有再多的不滿,上麵發下來的命令還是要執行,尤其是大部隊南遷的時候,擴軍擴建顯得尤為重要。

    由於盧君笙的營壘沒有受到敵人大規模的衝擊,所以一直以來的發展還算是比較平穩,無論是人口還是領地都在不斷地擴大,也不斷地有部落和流民過來投靠這支部隊,尋求庇護,盧君笙現在實際控製的規模,已經介於營地與城鎮之間了。

    但更加嚴峻的問題如同數九的寒風一樣到來了,隨著人口的膨脹,資金逐漸開始捉襟見肘,營壘需要修繕,兵備需要打造,還需要有更大的糧倉,營建更多的哨所,為牧民尋找水土豐茂的牧場,防備蠻族人日漸猖獗的騷擾,盧君笙每天處理的事情也從一開始的幾件,十幾件,變成了幾十,上百件。

    以前在後世的時候,盧君笙也常常抱怨官員無能,真的等到自己當上官員了,才知道為政不易,不是靠動動嘴皮子就可以做成事情的,任何事情都需要通盤考慮幾乎所有人的利益,任何一步的行差踏錯都可能導致難以估量的嚴重後果。

    盧君笙見完所有的將領之後,還需要研究他們呈上來的文件,其實這些事情他們剛剛也已經跟盧君笙說過了,但盧君笙也不可能當麵就能給他們具結意見,大部分的決定還是需要等到事後冷靜下來了,才能夠條分縷析,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並且,盧君笙也不可能完全信任自己手下的這幫人,這也難怪,因為盧君笙本人就有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習慣,更不可能信任手下這幫兵痞了。

    盧君笙還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往往那些沒什麽文化,大字都不認識幾個,寫文件基本靠畫畫的大老粗反而更誠實一些,也很少弄虛作假,做事也更加認真誠懇一些,在戰場上也更加敢於拚命。

    至於那些有些文化,在軍中有些地位或姻親關係的,則往往瞻前顧後,畏戰怯戰,做事情喜歡互相推諉,也更喜歡弄虛作假,似乎他們讀過的聖賢書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在他們的肚子裏麵全部變成了壞水。

    盧君笙處理這些人的方式也非常地簡單,不需要多少厲害的權謀機斷,願意做事情,肯做事情的就給他們更多發財的機會,無論是戰利品的分成還是申請軍功的機會都會更加偏重他們一些,至於那些華而不實,徒有其表的,盧君笙也不會貿然地去處罰他們,而是逐漸地邊緣化他們,希望他們自己能明白過來,如果最終還是明白不過來,盧君笙也不介意自己的陣亡撫恤名單上再多添上幾個名字。

    每每在盧君笙要被這些家夥的戰報氣得要死的時候,濱雁就會主動過來幫盧君笙按摩一下太陽穴,幫他緩解一下壓力。

    盧君笙一開始有些不太適應,他不是很喜歡別人服侍自己,可能是受後世人人平等的思想的影響,但很快在封建主義的荼毒下,盧君笙也就逐漸放鬆了警惕,飛速地墮落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