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軍方和百官支持,宋仁在趙王下葬後,正式登基,並封二皇子宋嶽為武威公、四皇子宋閻為宣平公、八皇子宋穆為忠勇公,其他皇子,百官群臣,亦有封賞。

    似乎,趙國已經順利交接,北地承平。

    就在天下都以為大局已定時,齊地忽然爆發叛亂,盤踞巨野澤的天下三大強匪之一的紅巾賊攻下巨野城,得到大量物資、錢財後,迅速組織起五萬人馬,以“光複大齊”為號,向巨野澤四周城池擴張。

    紅巾賊仗著巨野澤的地利,神出鬼沒,他們劫富濟貧,在齊地素有“義賊”美譽,此番舉旗,不少舊齊遺民紛紛依附,在他們的幫助下,紅巾賊攻城略地,戰無不克,不到半個月,齊地局勢糜爛。

    而隨著齊地的叛亂,楚國大軍越過長江,北渡而擊,其勢迅猛,戰事慘烈,趙國大軍損失慘重,密信一份份馬不停蹄的送往太安城。

    此外,蜀國大軍亦是北出青道,藤甲兵奇襲雲間府,蜀國那位棋聖李師佛親出劍閣,在他的指揮下,蜀軍連克數縣,迅猛如虎,雲間府不得不向太安城求援。

    戰火燃燒,狼煙四起,本要前往齊地鎮壓叛亂的淩如玉不得不南下,與蜀國、楚國的聯盟比起來,紅巾賊就顯得不那麽重要。

    在這種關鍵時候,淩如玉必須坐鎮南方。

    太安城內,丞相府,官員匆匆進出。

    清幽的小院,綠柳垂下,碧波清幽,初春時節,老樹發新芽,溪水淙淙。

    院裏是辦公的屋子,幾張書案堆滿奏折、文書,旁邊是埋頭書寫的文官,正對門口的書案旁,南城固批示著一份份公文,有南方戰局,齊地戰事,還有各地糧秣運轉,兵力調動,事無巨細,他都了然於胸,一目十行,下筆如飛,來往的侍官,則將公文拿走,或呈於皇上,或返回給下麵的官員,來往頻繁。

    南城固就是趙國的中樞。

    不過,在遇上一份密折時,南城固的手一頓。

    密折的內容是齊地東海大營送來的,大意是少澤城遭到紅巾賊圍困,燕王向東海大營求援,東海大營的主將不敢拿主意,便送密折請示。

    這個為趙國操勞半輩子的老人,臉上的皺紋堆疊在一起,就像老樹皮一樣,略顯滄桑。

    齊地的燕王是趙國唯一的親王,老燕王走後,其子宋軒繼位,趙王在位時,兩代燕王都十分規矩,縱情聲色,不理朝政,且名聲都不怎麽好,讓趙王十分放心。

    隻是,老人卻不怎麽放心,老燕王人老事故,識得大體,決計不會叛亂,新燕王則不同,他年紀輕輕,野心勃勃,豈會甘願做個尋常人?

    東海大營是齊地的練兵營,裏麵有不少教習是老燕王的部下,他們當年可是鼓動過,讓燕王自己登基為王,趙王登基後,燕王部下偃旗息鼓。

    如今送來密折,其中試探之意十分明顯,

    “柏玉,我記得淩如玉回京前,提拔兩個年輕人,叫李伯舟、仇生秀?”南城固問不遠處書寫的中年文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