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你所雇傭的每一個員工,基本上都是成年人,甚至在大多數非低端產業,都是20歲以上且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一個人的思想觀念的形成,極大程度上受他的原生家庭影響,其他的如學校、社會、職場,對他的影響都微乎其微。人在成年之後,會因外力而改變的情況,通常隻有兩種:一種是單純的應屆生初入職場,而所在的公司價值觀極為強大,則這位應屆生有可能發生改變。另一種是初婚,對方的氣場極為強大,有可能導致另一方的改變。當然,我們也會看到很多成年人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那都是因為自我內心的推動,他有讓自己改變的主觀意願,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結果。

作為公司老板,對員工的影響力其實是微乎其微的,除非這個員工對老板懷有超越職場關係的感情,譬如暗戀。所以,作為老板,不應該試圖去改變一個員工的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方式等固有的思想觀念,因為那是徒勞無功的。你能夠改變的,隻能是員工的知識和技能,甚至在這方麵,你的影響力也是很微小的。不論公司做了多少培訓和指導,可能很多員工的知識和技能還是在原地踏步,除非他有很強的內在驅動力促使自己改變。

當然,你可能不同意我的觀點,你會說:“情況並非如此,我的員工就隨著公司一起成長,能力越來越強。”

我會說:“你確定他越來越強的是能力,而不是經驗?”

一個程序員,他原來隻會Java語言,現在學會了Html5,這是知識的提升。而他原來不會處理遊戲中攝像頭隨著角色移動而跟隨的問題,現在能熟練掌握了,這是經驗。在職場,人們積累下來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經驗。見識過了某個問題怎麽處理,也分析總結了這個處理方案的得失成敗,再遇到類似的問題,處理起來就得心應手,而且成功率也會高很多。

女性的母性,除了表現為嗬護和幹涉之外,還表現為培養。所以女性創業者更容易陷入 “員工夢工廠 ”的養成遊戲中不能自拔。她們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傾囊相授,苦口婆心地教育員工,希望他們能夠迅速成長。這種方式對有些人是有效的,因為他們有學習的意願,但是對另外一些人則是無效的,他們根本就不想學習,而且會對公司和老板的這種強迫學習十分抗拒。如果你在大企業負責過培訓,你就很容易觀察到,如果是那種自願參加的培訓,總有一部分人幾乎每次都參加,而另一部分人卻從來不參加任何培訓,對於後者,千萬不要強迫教他們任何事,不要試圖幫助他們提升,你覺得可以用就用,你覺得不能用就放棄。

也許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你在栽培後輩,但是你過高的期望值可能會讓他們壓力很大,或者他們根本就不想成為你希望他們成為的那種人。你認為他們會像你一樣,希望成為高管,掙更多錢,管理更多人,擁有更多資源,做更高層次的事,而他們則可能隻是喜歡留在基層,在工作以外找到自己的精神支點,滿足於 “小確幸 ”的生活。當你花了更多時間幫助他們成長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覺得你在針對他,找他們的茬兒。這可能導致你們關係緊張,甚至他們會因此離開公司。何苦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很多企業領導人都會在一定時期著力培養一個接班人,而接班人和他的 “職場父親 ”反目的事情隨處可見。你一旦全力去培養一個人,就會不知不覺地對他有更多的控製欲望,而被你培養的這個人,由於你的青眼相加,也會不知不覺地膨脹,最終,衝突在所難免。而且,抓住一個人或幾個人重點培養,也會打擊其他人的向心力,冷了大家的心。接班人這種事情應順勢而為,無須刻意安排,等著時間衝刷掉那些浮在表麵的塵埃,最終你想要的那個人,就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