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情緒化,女老板的另一個常見的惡名是 “事兒媽”。 “事兒媽 ”不同於 “媽媽綜合征”。 “媽媽綜合征 ”是一種母性擴大化的表現,把應該放在私生活中的母性不恰當地放在了職場中。而 “事兒媽 ”則是一句北方方言,是純貶義的,指的是那些事情非常多,覺得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對什麽都不滿意,很難伺候的人。也有 “事兒爹 ”的說法,但是不如 “事兒媽 ”普遍,可見有這種毛病的人,以女性居多。

    如果說職場中的人們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忍受女老板和女上司的情緒化的話,那麽能忍受 “事兒媽 ”的人就寥寥無幾了。

    女老板的 “事兒媽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是任何細微的事情她都要過問,都不滿意。“哎呀,怎麽訂這牌子的水啊,‘3 ·15 ’晚會說過了,這個水不合格!” “這是誰買的複印紙啊,天天卡紙,真難用。” “不讓你們在這家餐館訂餐,你們就是不聽,看吧,這都一點半了,還沒到呢!”諸如此類。

    “事兒媽 ”的另一種表現就是一次不說清楚要求,讓你反反複複推翻重做。譬如說,她讓你去製定活動方案,你做好了。她告訴你預算不要超過10萬元,你按照10萬元預算改了。她又嫌棄風格不夠高大上,你好不容把風格弄得高大上了,她又說你租的酒店不好。你把酒店檔次提升了,她又說空間太小,恐怕不夠。你告訴她以目前的預算隻能這樣,她又說如果方案特別好預算可以提高,關鍵是要有新意,讓人眼前一亮。這時候,再有涵養的人估計也要撂挑子了。

    我就曾經遇到過一位女老板,她是我所在公司母公司的副總,一位典型的 “事兒媽”。有一年中秋節,我按照慣例給分公司員工準備中秋月餅,她說:“目前公司遇到了重大財務問題,能省則省,今年母公司不發月餅了,你們最好也不要發,不然母公司這邊的員工會有意見。”

    我個人很不以為然,給每個員工發一盒100多塊錢的月餅總不至於把公司弄倒閉了吧?但是她既然特別提出了,我也不好說什麽,就答應了下來。結果中秋節當天下午,所有人都收到了她發的郵件,標題是 “慶中秋,我們昨天去吃了 ‘大月餅’”,內容圖文並茂,是總公司全體員工去比薩店聚餐的現場報道。

    我頓時氣不打一處來,跑去問她:“不是說不發月餅嗎?你們怎麽又去聚餐?”

    她說:“中秋節總要慶祝一下,不然員工會覺得公司不夠有人情味兒,而且吃比薩人均花費比發月餅便宜,你也可以聚餐啊 ……”

    “事兒媽 ”的成因多種多樣。一方麵是這個人根本沒有成熟的想法,想起一出是一出,所以每次發出的指令都不同,而且都隻涵蓋一個點,沒有從全局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她認為,一定有一個又快又好又省錢的解決方案,雖然她自己不知道這個方案是什麽,但是她有擁有這個方案的夢想,她需要下屬幫她去找到這個方案,如果找不到就認為是下屬不夠努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