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從在街邊賣針頭線腦的老奶奶那裏買了幾根皮筋,回家發現她多找給你幾十塊錢,你會還回去嗎?

    如果你在沃爾瑪買了一大車東西,回家發現多找了你幾十塊錢,你會還回去嗎?

    如果你從公司離職,下個月發現給你結算的補償金多了幾十塊錢,你會還回去嗎?

    第一種情況,絕大多數人都會還回去的,因為老奶奶是小本生意,這幾十塊錢可能是她好幾天的利潤。第二種情況就未必了,那麽大的連鎖企業,你又消費了好幾百塊錢,少收了這幾十塊錢,很多人可以當成額外的折扣心安理得地收下。而最後一種情況,大多數人不會還回去,甚至覺得還回去是很愚蠢的行為。數萬塊錢甚至更多的補償金中多了幾十塊錢,你幾乎可以把它當成其實是公司財務人員算錯了,或者是公司應該多給你的,留下它更沒有什麽心理負擔。在第二種情況下,我們默認這個損失是超市承擔,所以拿得心安理得。假設這時候,你看到一篇新聞報道,說的是這個超市的收銀員如果算錯了賬,有出入的部分要自己賠償,報道裏有好幾個收銀員接受采訪,為這種賠償成為自己很大的負擔而訴苦。這時候,你會不會產生一點心理壓力,覺得自己不把錢還回去是不對的?

    這是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當你占了有錢人的便宜,你會覺得心安理得;而你如果占了窮人的便宜,你會感到不安。同理,如果你從最好的閨蜜那裏借錢買房,你會天天惦記著早點還給人家。而從銀行貸款買房,則沒有這種心理負擔,因為閨蜜借錢給你是人情,不是圖利,而銀行借錢給你是要賺錢的,所以你不覺得欠了銀行什麽。

    同樣道理,你創業,如果用的是親朋好友的錢,你會更有心理壓力,但是如果拿的是機構的錢,則心理壓力要小很多。這也是拿熟人錢和拿機構錢的一大區別。

    但是,不管拿的是熟人的錢還是機構的錢,人家投資你,也總是需要回報的。作為創業者,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一點,在跟投資者和投資機構打交道的時候,一定要站在這個立場上,替他們考慮問題。你要人家投錢給你,什麽時候能收到回報,回報率是多少,通過什麽方式退出,出去談融資,這些問題必須想清楚,講清楚。隻說你需要錢是不夠的,隻說你有了錢能做到什麽程度也是不夠的,甚至隻說你做成功了能有多少流水多少利潤也是不夠的,要為投資者想得更遠一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