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上大學的時候,英語課本上有一篇閱讀文章,說的是一個人去新公司報到,但是處處和說好的不一樣,公司的地址比想象中偏僻很多,說好了下車之後隻需走 “一箭之地”,但是卻要走很遠很遠。經曆了太多失望的求職者見到自己的老板,發現是個女人,便立即陷入了絕望,說這是 “駱駝背上最後一根稻草”,最終他放棄了這個工作。

這篇文章充斥的對女性的刻板印象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種觀念不是短時間內能扭轉的。很多男性職場人會對自己的頂頭上司或者老板是女性多少有些介意。

然而比女老板更可怕的,則是夫妻店。這種公司無論男性員工還是女性員工都會有些看法。

我有一次創業,母公司就是夫妻店,丈夫原來是某跨國公司的高管,妻子曾經是他的助理。這兩個人在新公司中,分別擔任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的職務。麵對夫妻老板,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兩個人的意見經常不統一,而又分別對你發號施令,你不知道應該聽誰的。而且這兩位都喜歡事無巨細地插手,甚至公司官網上一個裝飾花紋的顏色,兩個人都會各執一詞,爭論不休。不過人家是兩口子,床頭打架床尾和,爭執之後跟沒事兒人一樣。但是目睹了全程的旁觀者卻尷尬萬分。

當然,我們也能在商界看到很多模範夫妻店的例子,也有兩個合夥人一開始不是夫妻,後來共同打拚日久生情而成為夫妻的案例。通常做得比較好的夫妻店,兩個人首先是合夥人,其次才是夫妻。兩個人必須都非常專業,且能力互補,而且無論資曆和能力,都和這家公司相匹配。最忌諱的就是,其中一個人創業,把另外一個人拉進來,安插到財務、人事或行政部門,幫著看著錢,看著人,看著大家有沒有加班。絕大部分員工都不大願意在這種公司長期工作。

此外,夫妻店最重要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公私分開。就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來看,能做到這一點的夫妻幾乎沒有。除非他們在公司是隱婚的狀態,而且能隱到所有人都看不出來。一旦夫妻關係被公開,兩個人就會更少顧忌,更多情緒化,不可避免地會把生活中的情緒甚至情感帶到公司,從而影響員工的情緒甚至公司的正常運行。

很多第一次創業的女性創業者,在尋找外部支持的時候,會不自覺地首先想到自己的老公或男友。這一點無可厚非,如果對方有能力幫助你解決諸如團隊、融資、注冊選址等問題,為什麽不讓他幫忙呢?但是這種幫忙的界限一定要清晰,他是來幫助你解決某個問題的,而不是你精神上的拐杖。

我見過一些女性創業者,無論是挖人還是談投資,都帶著老公。“這是我老公,他不在公司擔任職位,隻是陪我來的。”這句話一出口,幾乎所有人都會在腦子裏打個大大的叉叉:姑娘你還沒斷奶,何苦來創業呢?還有一種症狀較輕的,就是跟人談事情的時候,不自覺地會提到 “我老公認為 ……” “我老公說 ……”如同相親場合的媽寶男沒有女人願意嫁一樣,天天把老公掛在嘴邊的女老板,也沒有人願意與之合作。

當然,我不是說絕對不可以開夫妻店,隻是說夫妻店存在的弊端和問題實在是太多了。像是零售業、餐飲業等行業,夫妻店的形態會比較常見,也不太容易讓員工詬病,還是可以考慮的。

開夫妻店,除了要注意前麵提到的兩個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要商量好主次,公司的事情誰做主,誰為副手,一定要溝通清楚。甚至可以設置一個關鍵詞,約定當為主的一方提到這個詞的時候,為副的一方一定要立刻閉嘴。如果有什麽需要商量的問題,兩個人一定要事先私下商量清楚,由為主的一個人對外宣布。絕對不要當著員工的麵討論甚至爭吵。

要記住你是老板,不是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