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恩來做檢討後的1月下旬,他在審改《關於1957年國家預算執行情況和1958年預算草案的報告(草稿)》時,在文中“為了在15年內在鋼鐵和其他重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方麵趕上和超過英國”一語的“15年之後”,增加了“或者更多的一點時間”九個字;並在“為了在今後十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實現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一句中,刪去“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八個字,增寫了“並且爭取提前”六個字。誠然,在這時急躁冒進的大氣候下,周恩來此舉不會有什麽效果,但畢竟可以從細微之處看出他同“大躍進”的倡導者和主動參與者之間,在思想上仍是有一段明顯距離的。

    毛澤東對南寧會議的結果十分滿意,但是他也看到隻開一兩次這樣的會議,是不足以把反冒進“空氣改變過來”而成為“大躍進”的空氣;隻有連續召開幾次小型、中型再過渡到大會議,才能奏效。於是,毛澤東提議在北京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之後,再到成都去開一次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同時他對反過冒進的領導人發出警告:以後隻能反右傾促守,不能反冒進。雖然這個錯誤現在還是十個指頭中的一個,但如果要固執下去,看問題的方法不有所改變,到那時也許變成兩個指頭,並發展到自己搬起石頭打自己腳的地步。

    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有中央有關部門領導人和西南、西北、東北地區各省市委書記參加的中央工作會議。會上,毛澤東說:我覺得恩來同誌在1956年11月二中全會上的基本觀點就是:成績是有的,肯定是冒了這兩句話。其實冒進是馬克思主義的,反冒進則是非馬克思主義的。我沒有預料到會發生打擊群眾的反冒進事件,它給右派猖狂進攻以相當的影響。今後還要注意有人要反冒進。

    周恩來在19日作關於外交問題的報告、23日作關於三峽樞紐工程和長江流域規劃的報告之後,又在25日再一次檢討反冒進“錯誤”。他說:“我負主要責任提出的反冒進報告,就是對群眾生產高潮這個主流潑了冷水,因而不是促進而是促退,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慢差費,40條也被打入冷宮,這就是問題的本質。”反冒進的“錯誤”主要在於“將一個指頭當做多數指頭,沒有給群眾高潮撐腰,想辦法”,而是“重重限製,層層束縛”。但是,我當時卻“沒有這樣的認識”。毛澤東對周恩來的檢討不滿意。他在周恩來檢討後說:關於反冒進的問題,我看以後不需要談很多了。在我們這樣的範圍,就是談也沒有好多人聽了。這個問題,不是什麽責任問題,也不是總要聽自我批評的問題。在南寧會議我們都聽了,在北京也聽過了。

    毛澤東的這番話,實際上迫使周恩來還將在下一輪舉行的中央八大二次會議上,按照毛澤東所主張的“從方法問題上”,即以脫離實際的“多些、快些”的方法為主題繼續檢討。

    26日,劉少奇在會上也反省了自己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一些問題上,思想有跟不上毛主席的地方。

    由於以上中共中央召開的多次中小型會議,毛澤東都順利地開展了反反冒進的鬥爭,這就為中共八大二次會議的召開和“大躍進”的全麵發動,做了比較充分的思想、輿論和理論等方麵的準備,全國性的你追我趕、“力爭上遊”的“大躍進”局勢已經形成。可以說,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