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商品打折已成為一種“商業風氣”,並在整個商業係統內快速蔓延開來,很多商店都將打折視為招攬顧客的一種重要手段。

    不管大街小巷,你總是會看見商店的門口貼著“大放血”、“大甩賣”以及“狂甩”等字樣,而且商店內還貼著一個牌子,上麵寫著“恕不講價”。老板還在一個勁地搖頭歎氣,一副“失血過多”的樣子。在商場中,“買一送一”、“買五送二”等廣告也無處不見。很多商場都將一周年、三周年、八周年店慶作為“答謝新老客戶的關愛”的最佳時機。“全場商品一律6折”、“滿200送80”的口號也喊得很響。而原本僅有一天的“店慶”,卻被他們一開就是幾周甚至一兩個月。就如同一些小商店,天天都喊著“最後一天大甩賣”一樣,也不知到底哪天才是真正的最後期限。

    在打折狂潮中,商家借打折的名義招攬顧客,看似在“放血”,其實賺取利潤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總而言之,這種打折氛圍,讓人感覺自己是在一個充滿了“便宜”的世界中,好像隻要你稍稍打開自己的口袋,就能將無窮的便宜帶回家一樣。不過,麵對這麽瘋狂的打折潮流,我們都該清醒冷靜地對待,別因貪小便宜而吃了大虧。

    商家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倘若他們真的這樣“大放血”,並且整天整月地“放血”,那麽,有哪個商家的體魄會這麽“健壯”啊?

    %%盡管我們必須承認,的確有一些商店,因為商品換季、生意轉行、清理庫存、建築拆遷和急需資金等很多原因而被迫降價甩賣商品,並且很多商品在打折之後,價格的確比原來要低了。可是,利用“薄利多銷”的手段來促銷的商家,依然占絕大多數。特別是那些“回報新老顧客”之類的“店慶”,這樣的目的就更明顯。他們就是借打折的名義招攬顧客,從而賺取利益的。

    那麽,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商家打折的秘密吧。

    大家都知道一定數量的產品,無論你是生產1萬件還是僅生產1件,有些投資是必需的,例如廠房建築物與機器設備。而這些投資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及時改變的。我們將這種短時間內在數量上無法改變的投資成本叫做“不變成本”。而另外一些投入比如勞動力,你若想生產1萬件,就多雇幾個工人,若僅想生產1件,那麽就少用幾個工人,這是隨時都可以改變數量的投資,叫做“可變成本”。不變成本與可變成本的總和,就是生產商品所需的總成本數。

    %%倘若將一段時間內所生產出來的產品視為一個整體的話,那麽,將生產這些產品所消耗的成本(包括不變成本與可變成本)平均分攤到每件產品上,我們便可以大致知道每件產品裏包含了多少可變成本與不變成本。因此就得到了“平均可變成本”與“平均不變成本”的概念,兩者的和又可以叫做“平均總成本”。而若是我們將廠家賣商品的價格視為其從每件商品中得到的收益,那我們就可以通過比較價格與上述幾方麵的平均成本的大小關係,來判斷生產商願意生產商品的最高數量與願意銷售商品的最低價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