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節儉是一種美德,是個人積累財富最常用的方式。如果某個家庭能勤儉持家,減少浪費,增加儲蓄,那麽這個家庭往往可以致富。但節約有時候也會帶來負麵影響。18世紀,荷蘭的曼德維爾博士就在《蜜蜂的寓言》一書中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為了追求豪華的生活,大肆揮霍,結果這個蜂群很快興旺發達起來。而後來,由於這群蜜蜂改變了習慣,放棄了奢侈的生活,崇尚節儉,結果卻導致了整個蜜蜂社會的衰敗。

    蜜蜂的故事說的是“節儉的邏輯”,學習西方經濟學,你可能會知道它有一個經濟學上的術語概念,叫“節儉悖論”,也叫“節儉悖論”,也稱為“節約反論”、“節約的矛盾”。如何解讀這個悖論呢?

    在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節儉悖論曾經也確實使許多經濟學家倍感困惑,但經濟學家凱恩斯從故事中卻看到了刺激消費和增加總需求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受此啟發,他進一步論證了節儉悖論。凱恩斯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一生對西方經濟學做出了極大貢獻,一度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後繁榮之父”。“節儉悖論”就是他最早提出的一種理論,也稱為“節約反論”、“節約的矛盾”。他根據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的理論,得出節儉對於經濟增長並沒有什麽好處的結論。

    他認為“節儉悖論”中蘊涵著一個矛盾:公眾越節儉,降低消費,增加儲蓄,往往會導致社會收入的減少。因為人們的收入通常有兩種用途——消費和儲蓄,而消費與儲蓄呈反方向變動,即消費增加儲蓄就會減少,消費減少儲蓄就會增加。所以,儲蓄與國民收入呈現反方向變動,儲蓄增加國民收入就減少,儲蓄減少國民收入就增加。

    根據這種看法,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會通過增加總需求而引起國民收入增加,就會促進經濟繁榮;反之,就會導致經濟蕭條。由此可以得出一個蘊涵邏輯矛盾的推論:節製消費增加儲蓄會增加個人財富,對個人是件好事,但由於會減少國民收入引起蕭條,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卻是件壞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