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沒有市場的社會中,競爭也是層出不窮的,隻不過競爭的形式有所不同罷了。弱肉強食是競爭,權力鬥爭是競爭,走後門、論資排輩、等級特權等等,也是競爭形式。

    在魯賓遜的荒島上,在那一人世界中,競爭是不存在的。當然,那荒島上可能有其他的野獸,與魯賓遜競爭、搶食,但那裏不會有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經濟學上的“競爭”(petition)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這是因為所有經濟學的基礎假設都是為人而設,要解釋的行為大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行為。

    在魯賓遜的一人世界中,有免費物品,也有經濟物品。在爭取較多的某種經濟物品時,魯賓遜是要付出代價的。想多吃一尾魚,他就得減少休息;為了多獲一些木材取暖,減少蘋果的種植就是代價;今年要多吃一點麥,明年就得少吃一點。是的,在荒島上,魯賓遜也要麵對供不應求的現實,有經濟物品的存在,要付代價,所以像我們那樣,他也要在選擇中作其取舍。唯一不同之處是:魯賓遜的世界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競爭。

    在那沒有競爭的一人世界中,經濟學著實膚淺。我們當然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魯賓遜的行為,而全套有關的解釋,若簡化地申述,兩三小時就足夠;深入的分析最多也不過兩三天的時間。試想,在魯賓遜的一人世界中沒有市場,沒有價格,沒有貨幣、通脹、失業,也沒有法律、警察、政治,更談不上軍備、中間人、合約、製度等等問題了。沒有這一切,經濟學再深也不會深到哪裏去。

    是的,經濟學的複雜、湛深,完全是因為在魯賓遜的世界中增加了一個人。有兩個或更多人的世界,就變成社會——這是“社會”最明確的定義。經濟學的趣味也是因為“社會”的存在而引起的。我們也可以這樣看:經濟學的複雜,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因為我們不是生存在一個魯賓遜式的世界,而是生存在一個多人的社會。

    請隨著這推理的演進去看吧。一種經濟物品是多勝於少。在社會中,一個人對某種物品多要一點,其他的人也同樣對這物品多要一點。僧多粥少,競爭於是就不可避免。競爭的定義,是指一種經濟物品的需求有多於一人的需求。在我們所知的社會中,這樣的物品所在皆是。是的,在現實世界中,免費物品——如新鮮空氣——還是存在的,雖然越來越少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