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孩子得到一個橙子,由一個孩子負責切橙子,而另一個孩子選橙子。最後,這兩個孩子按照商定的辦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興興地拿回家去了。其中一個孩子把半個橙子拿到家,把皮剝掉扔進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機上榨果汁喝。另一個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進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來磨碎了,混在麵粉裏烤蛋糕吃。

    從上麵的情形,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兩個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然而,他們各自得到的東西卻並未物盡其用。表麵上看似公平,卻並未達到雙方利益的最大化,即資源利用效率並沒有達到最優。

    因此,我們有必要首先認識一下什麽是公平和效率。公平指人與人的利益關係及利益關係的原則、製度、做法、行為等都合乎社會發展的需要。公平是一個曆史範疇,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會,人們對公平的觀念是不同的。效率就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的產出與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與成本之比值。

    關於公平和效率,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今天誰分粥?

    講從前廟裏有7個和尚,其中每個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沒有什麽凶險禍害之心。但因為和尚也有人性中自私自利的一麵,再加上沒有標明刻度的稱量用具,所以他們在分食一鍋粥的時候出現了分多分少的問題。於是,他們想通過製度來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大家盡其所能地發揮自己的才智,嚐試實行不同的方法,經過多次磨合最終製定出了使每個成員都毫無怨言的製度。

    和尚們製定製度的過程大致如下:

    1.指定一個人負責分粥。但大家很快就發現,這個人老是為自己分的粥最多。於是又換了一人,結果一樣,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裏的粥最多。

    2.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這樣看起來公平,但卻等於承認了個人有為自己多分粥的權力,同時給予了每個人為自己多分的機會。於是結果是:每個人在一周中都有一天吃得飽且有剩餘,其餘6天都要挨餓。

    3.大家公選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主持分粥。開始這位品德正直的人還能公平,但不久後他便開始為自己和對自己溜須拍馬的人多分。

    4.分別成立分粥委員會和分粥監督委員會,以監督和製約主持分粥人的行為。這樣做,公平可以保障,但由於兩個委員會經常意見不一致,發生爭執。等意見統一時,粥早就涼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