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的克雷洛夫寫過一則寓言《傑米揚的湯》。說的是有一個叫傑米揚的人,他做的魚湯非常鮮美,他本人也以此為榮。

    有一次,一位朋友來拜訪他,他給朋友做了香噴噴的魚湯,上麵漂著一層油,像琥珀一樣,裏麵都是“鱘魚片和內髒”。朋友很快喝完了一碗,在朋友剛放下碗時,傑米揚又端來了第二碗。朋友邊喝邊和他聊天,很快第二碗也下肚了。為了顯示自己的熱情,傑米揚又盛了第三碗,朋友實在是不想喝了,但耐不住他的熱情,終於勉強喝完。當看到傑米揚端出了又一碗湯時,朋友最後嚇跑了,從此再也不敢到傑米揚家做客了。

    為什麽傑米揚用好喝的鱘魚湯招待他的朋友,卻讓朋友再也不敢到他家去做客了呢?

    因為對於這個客人而言,喝第三碗湯與喝第一碗湯相比,他的滿足感是依次遞減的,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佛教《百喻經》中也有一個類似的寓言,大意是這樣的:

    有個人肚子餓了,去買煎餅吃。他買了一個餅,很快就吃完了,但肚子還是很餓。於是,他又接連吃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吃了六個餅,還是沒有感到吃飽。於是他又買了第七個餅,剛吃下半個,就覺得自己很飽了。這時,他心中很懊悔,用手打著自己的嘴巴說道:“我怎麽如此愚癡而不知節約!如果早知道這半個煎餅能吃飽,那麽我隻要買這半個煎餅就行了,前頭的六個煎餅不是浪費了、多吃了嗎?”

    這個故事雖然是笑談,但卻揭示了現代經濟學的重要概念:邊際。“邊際”是經濟學上的常用術語,一般是指新增的意思。19世紀70年代初出現的邊際概念,是西方經濟學自亞當·斯密以來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變化。經濟學家把它作為一種理論分析工具,應用於經濟中的任何可以衡量的事物上。但正因為這一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傳統的分析方法,故有人稱為“邊際革命”。

    邊際學派認為,人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能使全部欲望得到滿足,他們隻能根據欲望的重要性進行分配,首先滿足最重要的和較重要的,但是總有一個是最後被滿足的最不重要的、意義最小的處在邊沿上的欲望,它是隨著資源的減少而首先放棄的欲望,這種欲望就是邊際欲望,滿足這種邊際欲望的能力就是邊際效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