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紀英國人吉芬發現“吉芬難題”以來,在需求定律和需求曲線中,“吉芬商品”就成了一個特殊問題。雖然不同的經濟學在其文章中對“吉芬商品”進行了論證,但人們對它的爭議至今也沒有停息。

    那到底什麽是“吉芬商品”呢?“吉芬商品”是否存在?

    “吉芬商品”概念是由英國人吉芬於19世紀發現的,1845年,愛爾蘭發生災荒,土豆價格上升,但是,土豆需求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這一現象在當時被稱為“吉芬難題”。而這類需求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的特殊低檔商品以後也因此被稱為“吉芬物品”或“吉芬商品”。

    一般來說,由於商品的價格上升,人們會降低對它的采購和消費,而為什麽1845年的愛爾蘭會出現相反的現象呢?原來,19世紀中葉愛爾蘭還不是很發達,還有很多貧困的人,這些貧困家庭的收入沒有節餘,隻能維持基本生活。在許多貧困家庭的食物消費中,土豆這種最低檔次的食物占有較大比例。當然,在貧困家庭中還有一部分錢用於購買比土豆高級的食物和用於其他消費。由於災荒,當年的土豆價格上升。土豆價格上升後,如果要買同樣的土豆就需要花更多的錢,而花了更多的錢後,原來用於購買其他食物的錢就變少了,能夠購買到其他食物的量就會減少。這樣,當土豆價格上升後,如果還按照原來的食物比例來購買土豆,貧困家庭的食物將不能滿足他們的基本消費。怎麽辦呢?人們隻好多買些土豆。因此,就出現了這種價格愈高需求量愈大的特殊現象。

    按此現象上說,“吉芬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但是,並不是說凡是滿足這種現象的商品都叫“吉芬商品”。分析一下1845年愛爾蘭的情況,如果土豆不是必須消費的商品,它漲價了人們當然可以不買;如果這種商品不是低檔次的劣等品,如果它漲價後還有比它更低檔次的商品可以買,人們對它的需求也不會增多;如果消費者比較富裕,它漲價後人們仍然有錢買夠其他更高檔次的商品,那也可能不會增加對它的需求。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確定某一商品是不是“吉芬商品”,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第一,這種商品是消費者的必需品。

    第二,這種商品必須是低檔次的劣等品。

    第三,消費者必須相當貧困。

    隻有滿足了以上三個條件的商品,當需求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時才是“吉芬商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