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想必大家是不陌生的:一天,印度的“聖雄”甘地乘坐火車出行,當他剛剛踏上車門時,火車正好啟動,他的一隻鞋子不慎掉到了車門外。就在這時,甘地麻利地脫下了另一隻鞋子,朝第一隻鞋子掉下的方向扔去。有人奇怪地問他為什麽,甘地說:“如果一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過,他就可以拾到一雙鞋,這或許對他是個收獲。”

    無獨有偶。阿根廷著名高爾夫球運動員羅伯特·德·溫森在麵對失去時,表現得更加令人欽佩。一次,溫森贏得了一場球賽,拿到獎金的支票後,正準備驅車回俱樂部,就在這時,一位年輕女士走到他麵前,悲痛地向溫森表示,她自己的孩子不幸得了重病,因為無錢醫治正麵臨死亡。溫森二話沒說,在支票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將它送給了年輕女士,並祝福她的孩子早日康複。

    一周後,溫森的朋友告訴溫森,那個向他要錢的女子是個騙子,不要說她沒有病重的孩子,甚至都沒結婚呢!溫森聽後驚奇地說:“你敢肯定根本沒有一個孩子病得快要死了這回事?”朋友作了肯定的回答。溫森長長出了一口氣,微笑著說:“這真是我一個星期以來聽到的最好的消息。”

    無論是甘地的鞋子還是溫森的支票,對於他們而言都如同潑出去的水,但他們都以博大的胸襟坦然麵對自己的“失”。在經濟學中我們引入了沉沒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關於“不可收回”的概念,可用《漢書·朱買臣傳》中“覆水難收”的故事解釋。西漢時期有個讀書人朱買臣,家境貧寒,但他仍然堅持讀書。幾年時間過去了,他的妻子實在受不了貧寒的生活,決定離開他嫁給一個家境比較殷實的人。

    幾年後,朱買臣出人頭地,做了太守。當他衣錦還鄉時,很多人擠在街道兩旁,他的前妻也在人群中。當她看到朱買臣穿著官服、戴著官帽,威風凜凜地走過來時,她不禁為以前離開他而自責,主動上前要求和朱買臣複婚。朱買臣叫隨從端來一盆水,潑在地上,對前妻說:“潑出去的水,是再也收不回來了。”

    後來,“覆水難收”比喻一切都已成為定局,不能更改。其實,“覆水難收”就是一種沉沒成本。舉例來說,如果你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票款而且不能退票。但是看了一半之後覺得很不好看,此時你付的錢已經不能收回,電影票的價錢就是沉沒成本。無疑,甘地的一隻鞋子和溫森的支票都已經成為“沉沒成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