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曙道:“宮中的消遣不多,你若是想什麽,隻管讓人出宮去采買來。”

    兩口子原先在宮外過了好些年,一提到這個,高滔滔的眼睛就亮了。

    “快去快去!多買些李家的香粉,還有王家的腮紅……”

    高滔滔很歡樂,有個女官看帝後的心情不錯,就道:“官家,外間有人大王行事不夠穩重,要好生讀書才是。”

    高滔滔的眸色微冷,“這等人就該趕出去!”

    趙曙沒話,隻是微微點頭:“我去看看。”

    一路到了慶寧宮外,趙曙摒棄了通傳,就帶著兩個內侍進去。

    慶寧宮作為趙頊的居所顯得太大了些,有些空蕩蕩的。

    “回頭這裏多派些人來。”

    “是。”

    趙曙一路進去,等到了書房外麵,就仔細傾聽著。

    “……大王,煬帝好大喜功,殘暴不仁,為君者當要引以為戒……”

    “先生此言值得商榷。”

    “大王請,臣自然會解惑。”

    “煬帝修運河並非是為了自己遊玩,這是文饒汙蔑,不,是前唐的汙蔑。”

    “大王此話卻是偏頗了,那煬帝為鱗位無所不用其極,一朝登基就……三征高句麗不是好大喜功是什麽?”

    趙曙聽到這裏有些不滿,但卻沒進去。

    “運河溝通南北,於今日也是大宋的命脈。至於三征高句麗,我以為是不得不為之。”

    趙頊的聲音聽著很清朗,而且很自信:“高句麗那時在北方對前隋多有威脅,正如同今日之西夏一般。從文帝始,前隋就開始征伐高句麗,隻是地形不利,水土不服,導致失敗。到了煬帝時,高句麗的威脅依舊存在。

    前隋要穩住北方,就必須要清除掉高句麗,這一點都沒錯。而且當時前隋內部世家門閥林立,江山是帝王的,不如是世家門閥的,那等情況下,借著征伐高句麗來鞏固皇權就成了煬帝的選擇。

    可那些世家門閥會眼睜睜的看著煬帝征伐成功?肯定不會!他們在軍中的影響頗大,於是征伐高句麗就成了君臣之間的角力,最終煬帝敗北。”

    趙曙的眼中多了喜色,揮揮手,趕走了身後的內侍。

    “大王此話卻是過了。”

    先生的聲音聽著有些惱火:“那煬帝為何三征?”

    趙曙也很想知道兒子會怎麽回答,就仔細傾聽著。

    一聲歎息後,趙頊道:“隻因帝王不能敗……”

    趙曙心中大震,隻覺得眼中發酸,心中發痛。

    是了,帝王不能敗!

    帝王敗了就再無威信,從此淪為臣子的玩物。所以他在進宮之後就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唯恐行差踏錯。

    “所以煬帝三次征伐高句麗,不過是為了求一勝而已。”

    趙頊的聲音中多了堅定:“而後前唐登台,依舊前赴後繼的去征伐高句麗,可見當時的中原形勢嚴峻,高句麗已經成了大患,不滅……不行!”

    “大哥,那煬帝就是個好人嗎?”

    這是趙顥的聲音,這個孩子如今跟著趙頊在這裏讀書。

    “不,此人好享受,好麵子,為此靡費國力,這是敗亡之兆。”

    趙頊很自信:“煬帝登基時,世家門閥勢力龐大,不壓製的話,帝王威權會漸漸被吞噬。開運河也能讓其它地方發展起來,引入新勢力來和老門閥對抗,帝王在中間製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