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路線是可以確定的,是不會出現錯漏的。

    就目前的情報來看,漠北鮮卑已然分為兩部勢力,一部屬於扶羅韓,一部屬於素利。

    他們都是當年郭鵬北伐彈汗山鮮卑王庭之戰的幸存者。

    那場大戰郭鵬幹掉了鮮卑主要的領袖柯比能和步度根等人,消滅了不少鮮卑的領導人,重創了漠南鮮卑。

    但是因為郭鵬沒有想著過於擴大戰果,也不具備擴大戰果的實力和儲備,所以才給了他們及時北逃的機會。

    所以當時郭鵬也很無奈,沒辦法繼續征伐。

    扶羅韓和素利各自掌握著漠北鮮卑的勢力,兩人旗鼓相當,彼此之間很不和平,經常有爭鬥。

    原先逃到漠北去的鮮卑部落有很多,扶羅韓和素利依靠本身的優勢不斷的兼並他們,擴張自己,到最後就剩下彼此雙方還在對峙。

    因為魏帝國的強勢,他們不敢南下劫掠,於是隻能互相攻伐,奪取對方的生存物資給自己用。

    但是因為旗鼓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互相爭鬥之中,也能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根據情報顯示,扶羅韓掌握控弦騎士五萬餘眾,素利掌握控弦騎士四萬餘眾,本身勢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曆年來互相征伐相互吞並所得。

    所以現在的鮮卑人口數量約在五十萬左右。

    不會更多,更多了也養不活,總會被雙方的戰爭所消耗掉。

    對於郭鵬來,要麵對的就是鮮卑最後的抵抗軍事力量,約九萬人。

    要是進一步擴軍的話,在極端情況下,超過十萬,達到十五萬左右戰鬥人口的規模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這樣一來,鮮卑戰鬥人員的軍事素養和戰鬥力就不好了。

    郭鵬準備發動十五萬到二十萬左右的騎兵北伐鮮卑。

    漠北鮮卑如今的勢力完全不足以讓魏帝國傷筋動骨。

    而郭鵬之所以要動員如此大的規模,也是想著要一口氣吞並對方,盡全功,直接開始打造大漠畜牧經濟區,所圖甚大,不僅僅是為了完全消滅鮮卑這個敵人。

    所以為了團滅鮮卑,將鮮卑從曆史中抹掉,出動這樣規模的軍隊也是情有可原。

    這個情況下,就算扶羅韓和素利緊急聯合共同對抗魏軍,也的確不是魏軍的對手。

    戰略上的勝利是必然的,戰術上如何執行才是關鍵,戲忠和郭嘉領銜參謀台團隊總結了十幾個分兵合擊方案,交給郭鵬審閱,郭鵬看後,看中了其中的一套方案。

    仿照漢武帝當年的戰術,三路進軍,目標就是狼居胥山一帶。

    根據情報顯示,如今素利和扶羅韓的政治軍事中心就在狼居胥山一帶。

    大概是覺得狼居胥山足夠遙遠,不在魏軍的打擊範圍之內,這裏的環境也差不多不錯,可以生存。

    而且更關鍵的是,這裏是曾經的匈奴王庭所在地,占據這裏還是蠻有現實意義的。

    扶羅韓和素利誰都想做鮮卑唯一的王者,那麽就要互相爭鬥,看看誰能打敗對方占據匈奴王庭,誰就能成為鮮卑唯一的王。

    魏軍基本上就以狼居胥山為目標,三路進擊,一舉蕩平鮮卑。

    PS:較為短,大家見諒,剩下的明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