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某人就覺得楊廣對付高句驪的時候,要是能稍微謹慎一些,就該持續性的範圍的多次的對高句驪進行襲擊。

    高句驪就算有六十萬軍隊數百萬人口,規模龐大,但是終究沒有中原那麽龐大的體量。

    坐擁體量的龐大,就算拚時間,高句驪也不可能超越中原。

    從隋文帝時期,就該不間斷的對高句驪進行規模滲透襲擊,不斷地襲殺他們的人口,劫掠他們的糧草,騷擾他們的邊境,讓他們無一日可以安生。

    反擊?

    可以啊。

    就讓他們進攻,隋軍不要出擊,就直接固守關隘反擊。

    防守方總是比進攻方更占優勢,以當時東北的交通條件,無論哪一方大規模發起進攻,都要承擔相當巨大的財政負擔。

    高句驪的體量不如隋帝國,就讓它進攻,讓它大規模反擊,隋軍隻要堅守就好,拒不出擊。

    高句驪能撐多久?

    能打多長時間?

    就算雙方互相襲擊互相玩規模襲擾戰術,隋帝國也占優勢,因為即使華北地區無法安心生產,其餘廣大地區還是可以安心生產的。

    高句驪則不然,就那麽大的地方,隋軍的襲擊稍微覆蓋麵大一點,就能讓他們的生產遭遇較為嚴重的影響。

    三五年看不到成果,十年呢?

    古代很多戰爭都不是一戰定勝負的,而是通過多個戰場持續性規模的獲勝,以量變積累到質變,從而真正確立勝局。

    不要看不起勝,不要看不起規模的遊擊戰,哪怕一次遊擊戰隻能殺死三五個敵人,一百次就能殺死三五百,一千次就能殺死三五千,一萬次就能殺死三五萬。

    對付鮮卑也是如此,雖然郭魏帝國占據了優勢,想要一口氣擊潰他們也是很難做到的。

    張飛鎮守北疆之後不斷的活躍給郭鵬以啟發。

    所以他解放張飛的束縛,讓張飛不斷的帶兵在邊境鬧事,襲擊鮮卑,不斷給鮮卑人放血。

    張飛數年如一日的放血行動很有效果,使得鮮卑人在郭鵬進行統一戰爭無暇北鼓時候也不能發展壯大。

    等到郭鵬統一全國,甚至打敗了公孫氏和重返西域之後,鮮卑人都無法南下確立對魏帝國的戰略優勢。

    眼下,魏帝國已經完全做好了開幹的準備。

    放血放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敵人已經虛弱到了一定程度,而己方的準備也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抄起家夥上去決戰了。

    持續性的放血雖然很有必要,但是隻放血不抄刀子上去捅下最後一刀也不校

    現在已經是最後的收獲季節了,是長達六七年的準備之後,最後的收獲季節。

    為了貫徹郭鵬的大戰略,郭嘉也從首陽山講武堂內回到了參謀台,與戲忠一起主持了一場一百多名參謀官一起參加的聯席大會,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

    對魏軍如何分兵合擊,如何包圍且殲滅鮮卑有生力量,如何不給鮮卑北逃或者西逃的機會之類的。

    他們拿出簾年漢武帝發動漠北決戰的戰略舊例以為佐證,論證他們的戰略方向是如何的正確。

    當年漢武帝是如何三路合擊匈奴,打贏漠北決戰的。

    而當年漢軍對於草原道路上還有些不熟的地方,但是現在,魏人通過長期行商,已經基本上摸清楚了草原上的道路,以及如何抵達目的地,絕對不會出現當年那種迷路失期的情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