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特征,基本要求等作了明確的精辟的概括與闡述。他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不能搞指導思想多元化,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不允許毒害人民,汙染社會和反社會主義的東西泛濫;必須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而又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時代精神,立足本國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優秀成果,不允許搞民族虛無主義和全盤西化。我們應當牢牢把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這些基本要求,極大地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

    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除進一步強調了我黨在文化建設方麵所一貫堅持的基本方針外,又對將來的文化建設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報告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其主要內容來說,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貫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要始終不渝地用鄧小平理論教育幹部和群眾。”“發展教育和科學,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要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事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新聞宣傳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堅持實事求是,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

    上述講話或報告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經驗和規律的基礎上,對文化建設的方針和政策作了係統深刻地闡述,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新時期,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和政策。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麵:

    (1)在指導思想上,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

    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是我們黨立國的根本,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這是保證社會主義文化科學性的前提。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在新時期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和中華民族振興的強大精神支柱,決定著我國文化事業的性質和方向。我們隻有始終不渝地一貫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才會沿著正確的道路健康發展。否則,丟掉老祖宗,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放任資產階級自由化泛濫,就會走到邪路上去。

    (2)在文化事業建設與發展的根本方向問題上,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