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勢必對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提出挑戰。1999年西雅圖會議的失敗,就突出反映了全球化過程中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衝突導致經濟全球化的不公平和不平衡。對中國來說尤其要意識到,“在很大程度上講,20世紀的全球化進程的主線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思想與製度的競爭和對抗”。而中國對全球化的看法受到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夫婦寫的《2000年大趨勢》一書中關於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的影響,對於全球化的局限性和一些問題缺乏清醒的認識。國內一些地方和部門已經出現經濟上盲目與國際接軌的傾向,把全球化等同於趨同化、一體化,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缺乏堅持自身價值觀和維護自身利益的意識,缺乏安全觀念,采取不設防、不進行自我保護的政策。這種勢頭一旦發展下去,就會跌進發達國家在全球化中設置的陷阱。

    有一則寓言講到,魚兒們在遊到靠近沙灘的地方看到有很多飛行姿態優美的海鷗,那些海鷗對魚說,看我們飛得多好、多高!我們能夠在藍天上自由地翱翔,你們行嗎?魚說不行。海鷗就對魚說,那為什麽不學學我們呢?於是魚兒們遊上沙灘,也想象海鷗那樣飛起來,可是它們就很快地變成了魚幹,被海鷗一條一條地吞進了肚子。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如果我們一味地聽從西方國家的建議,不加分析不顧實際地學習西方的經驗,按照西方設定的道路前進,其結果必然是變成發達國家的附庸,乃至成為促進其發展的犧牲品,成為供養其發展飛翔的“魚幹”。世界上那些以為學習西方的資本主義體製,搬用新古典主義、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模式就可以擺脫貧窮的國家,迄今無一例外地仍沒有真正擺脫貧困的狀態。接受美國哈佛大學建議采取“休克療法”的俄羅斯,其經濟地位、國際地位也遠遠無法與前蘇聯相比。

    冷戰雖然已經結束,但冷戰思維還大量存在於國際間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中,全球化絕不是一種超然的意識形態。1997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就職演說中明確提出,美國要保持在全球的領導地位,要讓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來領導一個全部由民主國家組成的世界。他所謂的民主國家就是與美國有著相同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國家。美國當地時間2005年2月2日晚,布什在連任後的第一個國情谘文中也提到美國“要承擔世界領導責任”、“以民主和自由對付恐怖邪惡分子”。為達到這一目的,西方國家以民主、自由、人權為幌子,配合“西化”、“分化”的戰略,向其他國家滲透、宣揚它們的社會製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爭取青年和知識階層。對中國而言就是實行和平演變,培植、鼓動和支持政治的、民族的、宗教的各類分裂勢力,欲將中國分而治之。隻要中國與西方社會製度上的分歧仍然存在,西方“西化”、“分化”我國的戰略圖謀就不會改變。但是,搞不搞“和平演變”在西方,變不變則在中國自己。

    國際間綜合國力的競爭不單單是經濟力量的比較,也是意識形態領域的較量。正如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在總結美國對一些社會主義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戰略的經驗教訓後得出的結論:在21世紀,“經濟力量和意識形態號召力將成為決定性因素。”“我們同東方交往越多,我們就能使它受西方典範力量更大的衝擊,甚至共產黨的傑出人物也難以抗拒。”用這種方式“播下思想的種子,這些種子有朝一日定會結成和平演變的花蕾”。西方國家把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看作他們推行和平演變戰略的好機會。一位美國政要甚至把和共產黨人握一次手,都看作是能使和平演變起作用的一種活動。那些有地位有權力而馬克思主義信仰又不十分堅定的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是西方國家拉攏腐蝕的重要對象。在國際交往日益增多,各種矛盾錯綜複雜,各種思潮相互激蕩,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進行滲透和破壞活動的情況下,共產黨員麵臨著在政治思想上受影響侵蝕以致變質的危險。我們如果被美國描繪的全球化的美妙前景所迷惑,放鬆對國內的意識形態控製,就會給資產階級以可乘之機,就會有被和平演變的危險,讓自己“不戰而敗”。前蘇聯共產黨垮台的曆史教訓中,西方政治家從戈爾巴喬夫“看世界是不帶意識形態的”,預言前蘇聯很快將放棄自己的政治立場這一點,是很值得我們吸取的。

    實踐民主集中製的原則是保障我黨從容應對上述挑戰的關鍵。前蘇聯共產黨領導人被西方和平演變,推行機會主義、修正主義路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民主集中製名存實亡,黨員缺乏對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人的嚴格監督和製約,使全黨無力抵製和約朿錯誤的領導,最終喪失了黨的執政地位,使國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這一深刻教訓,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目前,中國共產黨存在類似的隱憂。由於黨內民主發展的局限,民主集中製原則在一些地方沒有被切實貫徹,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權力往往缺乏必要的監督和製約,一旦他們犯了錯誤,包括方向性、路線性的錯誤,其他黨員就很難阻止錯誤的發展和蔓延。西方國家利用經濟交往、文化交流等形式,以物質利益和政治利益誘惑、腐蝕黨員幹部,在我國尋找和培植代理人顯得更加隱蔽不易察覺。這種漸進式的滲透、侵蝕較之明目張膽的支持更容易讓人忽視和放鬆警惕。為此,必須加強黨內民主監督製約機製,切實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拓寬黨內民主渠道,使黨員和各級黨組織充分表達意願和主張,加強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和了解,最大限度地凝聚全黨的智慧和力量,保持上下級間思想、政治觀點的良好溝通和政令下達執行順暢。通過黨內民主監督製約機製的建立和完善,保證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原則的踐行,使黨委的重大決策都依照黨內民主的程序做出,代表全體黨員的意願,代表黨組織的共同意誌。這樣才能在保證黨統一意誌、統一行動,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同時,及時發現和清除被西方反華勢力收買、培植的個別人,避免主要領導幹部的個人利益取代工人階級的階級利益,防止個人或幾個人改變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現象出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