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的領導和民主監督的主要內容,涉及各個方麵。但是重點是四個方麵:一是,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人;二是,對重大決策進行監督;三是,對提拔幹部進行監督;四是,對政治路線進行監督。

    黨的民主監督製約機製建設是黨的建設發展的關鍵環節。它是保證黨的路線正確、黨的權力不發生異化的組織保證和製度保證。中國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的現實證明,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能否發展,是興旺還是衰落,與是否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製約製度有直接關係。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監督製約機製的不斷形成和完善。這是保證共產黨人跳出政權興衰周期率,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關鍵環節。消除腐敗現象,調動全黨的積極性,防止滑入錯誤的軌道,要靠黨的監督製約機製的作用。研究黨的監督製約機製的建設,其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是不言自明的。

    黨的民主監督製約機製的建設和不斷完善,將有力地保證黨的各級領導權特別是黨的最高領導權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裏。通過製約措施,可以動員全黨的健康力量,防止領導權被篡奪。同時,通過監督製約機製,防止黨的領導集體做出違反和背叛黨的宗旨的決策,防止做出背離馬克思主義方向的決斷,這是黨的發展完善的安全閥。

    黨的領導權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裏,這是民主監督製約機製運作的目的,也是製定正確路線的必要條件。黨的領導權的實現,黨的各級領導權是否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裏,是能否形成正確的政治路線,能否推行有力的監督製約製度的關鍵。在階級社會中,一切政治鬥爭都是階級鬥爭。黨的領導權隻有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中,才能保證黨的事業不改變顏色。在前蘇聯,黨的權力特別是最高權力落到背叛社會主義事業的戈爾巴喬夫等人手中,他利用篡奪的權力,公開改變黨的最終目標,背叛共產主義事業,墮入所謂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泥坑,從而把前蘇聯社會主義製度搞垮,把執政黨搞垮。黨的路線,包括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正確,關係到一個曆史時期,黨的監督製約機製能不能建立起來,是關係到把什麽人提升到領導崗位上來的大問題。路線正確,黨的權力問題的解決就不存在風險,黨的監督機製才能順利實現;路線錯誤,就會產生所謂“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爭論。

    我們可以相信,經過多年的持續的努力,一個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民主監督製度必然展示於世界,在民主集中製原則指導下的新型政黨製度,必將昭示進步人類,成為新型政黨運行的規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