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錚隻好拱手道,“裕之兄一路順風。”

    大金使團浩浩蕩蕩,轉向北去。宋錚迎風而立,目送元好問等人離開,遠遠地,猶見元好問向後頻頻揮手。

    自成都至中都,有一萬四百五十裏,元好問恐怕要走上兩三個月。而成都至江寧府,有七千二百六十裏,由於有水路相通,可順流而下,月餘可達。太白有雲,“千裏江陵一日還”,雖是誇張,卻足見迅捷。

    元好問這一走,宋錚也無心留在成都了。北方戰事完結,一切都歸於平靜,大齊也不必再在乎是否與蜀國簽訂什麽和約了,宋錚來成都本身就是一個笑話。本來麽,戰爭都開始了,才急急忙忙來找蜀國搞合約,這種政治表演實在是太拙劣了一些。要知道,大金為準備西進,可是從年初就開始和大齊和談。再往前追溯,甚至要從完顏玉琿迎娶齊朝“怡和郡主”開始。

    此次大金進軍關中十分迅速,甚至沒有什麽損失,不得不說是作了許多戰前準備。反觀大齊,就要差一些。後援準備不足,又是麵對嶢關和潼關兩座雄關,難怪大齊損兵折將。最終能攻下長安,不能不說是有一定的運數。

    對於宋錚來說,這一趟來成都純粹是來打醬油的,最多是有些危險的打醬油之旅。當北方戰事正酣時,蜀國自然不會與大齊簽訂什麽和約。別說和約了,大齊攻入嶢關後,宋錚就被軟禁在紫氣苑裏。若是攻破大散關,宋錚恐怕上廁所都要有人看守著。若大齊軍隊爭氣,一股作氣打到劍閣,宋錚反倒安全一些,因為,到那個時候,蜀國又會需要和大齊和談了。

    當然,若齊軍攻到成都府,蜀齊和談破裂,宋錚就會被人哢嚓掉。屆時,宋錚縱有通天之能,也躲不開這一刀。

    幸好,一切都結束了。當宋錚接到齊軍攻破長安、逄檜身死的消息後,除了慨歎外,還計劃著借著戰事結束的機會,努力一下,爭取打開齊、蜀之間的壁壘,搞點友好交流啥的,那也不白來一趟。正因如此,前天晚上在太子府,他再一次提出盡早談判,爭取年前談出一個結果。郎伯川隻是答應周旋,沒有就此表態。

    今天,元好問的離開讓宋錚豁然開朗,決定立即向郎正淳請辭,成都這個地方,他也呆夠了,實在沒有什麽可留戀的。

    第二天,臘月十三日,宋錚沒等郎伯川回話,直接通過禮房上書郎正淳,強烈要求立即開始談判。

    宋錚比較受郎正淳看重,負責接待宋錚的給事中薛啟孟和主管禮房的郎中喬東陽,都不敢瞞下此信,很快轉給宰相安胄,安胄自是稟報郎正淳。

    臘月十六日,郎正淳召太子郎伯川打聽情況後,便下旨禮部會同禮房與宋錚談判。

    談判終於在禮房衙門開啟,宋錚還未來得及高興,便覺得不對勁兒了:蜀國人竟然要大齊答應兩個條件,一是大齊要為十年前進攻蜀國賠償白銀30萬兩;二是要大齊盟約永不進犯大散關。

    宋錚勃然大怒,立即拂袖而去。齊國與蜀國的戰事已經過去了這麽久,大齊損兵折將,還賠上了一個大帥韓忠,豈有再給蜀國銀子的道理?至於第二條,更是扯蛋了,大散關現在在李喜手裏,大齊與蜀國商談一個既不是自己領土,又未被齊蜀任何一方占領的地方,豈不是笑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