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錚亦回了一禮,“宋某對唐大人才情亦極為佩服,以後還請唐兄多多指教才是。”

    “不敢,不敢。”唐正肅應道。

    兩人居然非常客氣。宋錚的性格本為就是如此,人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凡事好說好商量,誰也不比誰多一個腦袋,幹嗎擺出一副盛氣淩人地架式?郭敬齋和郎若鳴兩個家夥就是明證。

    郎伯川也長舒了一口氣。今天的事雖然讓人十分別扭,還好唐正肅懂事,沒有繼續找抽,宋錚也沒有窮追猛打,最終把手言歡,實在是好得不能再好的結局了。

    至於外麵的人如何評判,郎伯川也管不了那麽多了。正好,也讓那些眼高於頂的家夥們長長見識,在蜀國狂算不了什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倒不是郎伯川樂意看到本國的文人輸得一塌糊塗,而是今天郭敬齋等人,在堂堂的外國使節麵前,根本沒有把他堂堂的一國太子放在眼裏,讓郎伯川頗為不滿。

    元好問感到十分痛快,在將那首《贈竹齋居士》貼出去後,便重新將今天宋錚的對聯和問難抄寫下來,以備日後品評。

    宋錚的剽竊大法,最終完勝三名西蜀狂士。那些貼在外麵的詩詞對聯,立即被人抄寫下來,四下傳誦。至於那五位“大眾評審”,郎伯川連問一聲的心思也沒有——結果太明顯了。

    唐正肅沒有急著離開,反而主動當起了向導,遊覽起武侯祠來。宋錚和郎伯川起初就是來武侯祠遊玩的,自不會空手而歸。一幹人等觀景作詞,個個好像意興遄飛的樣子,其實大家心裏都知道,不過是展示一下蜀國文人與大金、大齊良好的友誼。

    此時,整個祠堂外已經人聲鼎沸了。百姓關心的是文鬥的勝負,而非與齊使關係多麽和睦。三場比試兩負一平,這個結果讓許多人都啞口無言,而且最後一場平局,怎麽看都好像是齊使放了唐正肅一馬。

    這個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一部分人都垂鬥喪氣地慢慢散去了,大部分人一邊憤憤不平,一邊品讀貼在祠堂外的那些對聯詩詞。特別是“日照紗窗,竹格孔明竹格亮”一句,引得他們滯留在祠堂外,寄希望於靈感爆發,能對出下聯,為蜀國挽回一點顏麵。

    郎伯川等人走出武侯祠時,均有些訝然。此處仍然人頭攢動。不但有穿著各式長衫的青巾文士,還有許多小販加入進來,點心、茶湯、水果,乃至小馬紮、蒲團,都有人叫賣,整個祠堂外喧囂不已。

    宋錚一出來,人群漸漸安靜下來,離得近的,對郎伯川躬身低頭。離得遠的,則對著宋錚指指點點。不過,這一次,沒有人再敢冒頭了。見識到了那些詩詞對聯,文士們總要著重思考一番的,沒看到文名赫赫的郎若鳴都氣了個半死麽?

    太子府的衛士們排開眾人,向著車駕方向湧去。人們自動裂開一道縫,供宋錚等人走過。比起早上來到時,倒省了不少功夫。

    郎伯川早就收拾好了心情,他對宋錚又看又愛,一出祠堂便抓住宋錚的雙手,根本沒有離開過。弄得宋錚很不好意思,若不是知道郎伯川不好男風,宋錚恐怕要落荒而逃了。

    半盞茶後,宋錚等人在衛士護衛下,來到了車駕前,郎伯川自是邀請宋錚再次登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