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桓,是指魯桓公的後代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孔子說這句話的背景是,魯國的政權旁落,三桓掌控國家。孔子這句話,表達了對天下無道、君權旁落的現狀不滿。

    這種影射就更明顯了,分明指現在的皇旁無權,政權落到了逄檜、黃元度等人的身上。

    宋錚眉頭緊皺,會試怎麽會出現這種題目?難道黃元度不知道這樣會惹禍嗎?

    不過,這事也十分蹊蹺,現在黃元度與逄檜關係逐漸緩和,雖然仍不時對立,但都有解決這個國家困難的態度,正需要合作。如冗兵問題、暗鷹歸正問題,江南大家問題,這些都需要合力解決的時候。犯不上在這種事上出手啊?黃元度豈不是把自己陷進去?

    難道這兩道題不是黃元度出的?極有可能!以黃元度的政治智慧,絕不會做出這種舉動。

    那會是誰出手呢?逄檜自然不可能,難道是小皇帝?借以考察天下仕子的態度?但小皇帝的本事宋錚是知道的,一是小皇帝本人最煩苛刻的教條,不可能想出這種辦法。二是即便有人攛掇小皇帝,小皇帝也應該沒這麽急於出手。何況他尚未秉政,即便是奪權,也不應該用這種辦法。

    這種辦法實在是太惡毒了一些,上下二題聯起來,分明是想分裂皇權與臣權,挑起對立。從試卷上,宋錚分明聞到了“陰謀”的味道。

    這時,宋錚也聽到了旁邊考室裏,其他考生先後發出吃驚的聲音,聲響大的,也遭到了外邊衙役的嗬斥。

    宋錚思索了一會兒,便靜下心來,現在不是探究這些問題的時候,先把考題答好,才是正事。想到這裏,宋錚便閉上眼睛,思索起宋玨的《理學正義》中,能用得上的觀點和內容來。

    他反複打著腹稿。這個年代,尚未有八股文,但也有定製,即破題、承題、論題、結題。每道經題,需要大約兩千字上下。這兩道題,相當於兩篇哲學論文。文章的好壞,看觀點是否鮮明,邏輯是否嚴密,結題是否有力,就像後世的作文差不多,虎頭豬肚豹尾,隻不過在難度上更高一些。

    考題是否針對大齊的現實,宋錚且不去管它,最重要的是旗幟鮮明的亮明文章的態度,按照君權論進行論述。

    直到晚間,宋錚將腹稿打了數遍,文句也在腦子裏修改了多次後,才謄寫在試卷上。

    宰相府,黃元度臉色鐵青地坐在堂上,拳頭握得緊緊的。黃嵩則站在一邊,臉色凝重。

    “父親,是不是上邊那位出手了?”

    “他有這麽大的本事嗎?”黃元度冷哼了一聲,“再說,他知不知曉這種題目,還是個未知數。”

    “不是他,禮部的那些家夥們誰敢有這種膽子?”

    “那可說不準,不知道背後是誰在動手腳。”

    “父親,主管今年會試的是禮部侍郎郭興嘉,你把他叫過來問問不就行了。”

    “糊塗!”黃元度怒斥了一聲,“我已經言明,今年不再插手會試,由禮部自己安排。現在再去管,豈不是遭人垢病?再說,這兩道題都是出自六經,並未出格,我如何去問?”

    “那倒也是。此前朝野風議,父親以強權主統理學,堵天下仕子之口,這才有了父親放手之舉。我原來以為,這麽多年來,禮部應該早就知道了父親的心思,在閱卷時會按理學把關,誰知道他們居然在經題上作出了文章。”

    黃元度點了點頭,“這才是高手啊,他們也許不在理學上說什麽,但這種題目的核心,卻是直指我和逄檜,是赤裸裸的硬刀子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