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階段(1992-),中韓關係全麵均衡發展時期。中韓建交以來,兩國關係正朝著令人喜悅、鼓舞的方向迅猛發展。中韓兩國最高領導人在建交後已經舉行多次會談和互訪。1992年9月,盧泰愚總統訪華,同中國領導人就國際形勢、朝鮮半島問題及雙方關係等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會談,取得了豐碩成果。在他訪問期間,兩國簽訂了貿易協定、投資保護協定、設立經貿技術聯合委員會協定和科學技術合作協定。1993年11月,金泳三總統在參加亞太經合會非正式首腦會議時與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舉行了首腦會談。1994年3月,金泳三總統又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就擴大兩國的友好合作關係進一步取得共識。同年11月中國李鵬總理訪問了韓國,訪問期間雙方簽定了合作開發民用客機備忘錄和和平利用核能協定以及民航航空臨時協定。1995年11月,江澤民主席又訪問了韓國,同韓國總統金泳三舉行了3次會談。韓國輿論稱,中國國家元首訪韓在韓中關係史上屬首次,象征著兩國關係的新發展,可看作是中國領導人探索對韓外交的“新篇章”。1998年11月,韓國總統金大中作為韓國第三位總統訪華,兩國就朝鮮半島,台灣和亞洲金融危機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取得了廣泛的共識。雙方一致同意建立“麵向21世紀的合作夥伴關係”,這標誌著兩國關係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二、發展中韓關係的積極意義

    中韓關係的改善與發展對中韓兩國、對亞太及整個世界均有重要的特殊意義。正如中韓新聞公報所指出,中韓發展睦鄰友好合作關係,“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也符合當今國際的發展趨勢,對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有助於促進朝鮮半島形勢的緩和與穩定,也有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眾所周知,朝鮮半島在冷戰時代一直處於以蘇、中、朝為一方和以美、日、韓為另一方的對峙狀態,成為東北亞和亞太地區激烈爭鬥的焦點與核心。現在由於中韓關係的改善加上其他幾方麵關係的變化,將一改過去的緊張對峙局麵,“預示著冷戰體製的最後一個遺留物——東北亞冷戰體製的終結”。韓國前總統盧泰愚說,中韓“已形成為21世紀一個和平時代的夥伴”。

    中韓關係的改善也有助於加速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和無核化的實現。和平統一朝鮮不僅是平壤和漢城雙方人民的最大願望,也是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所一貫支持的。江澤民主席在韓國國會發表的演講中指出,“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是中國處理半島問題的基本準則。緩和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妥善解決半島問題,符合半島南北雙方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助於亞洲和世界和平與穩定。”中韓新聞公報也指出:“中國領導人讚賞朝鮮半島南北對話取得的進展,表示希望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的目標能夠早日實現,並重申支持朝鮮半島的自主、和平、統一”。

    2.有助於促進兩國的經濟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起著直接的推動作用。中韓建交消除了兩國貿易及投資中的障礙,並以政府間的協定取代以往的民間形式協定。自兩國建交以來,經貿關係已進一步取得重大進展,兩國間正在掀起經貿熱潮。雙邊貿易總額1990年僅為28.5億美元。1992年已接近63.7億美元。1994年巳近120億美元。1995年已近150億美元,相當於1991年貿易額的5倍。1997年已達236.9億美元,中國已成為韓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韓國已是中國第六大貿易夥伴。在對華投資方麵,1983年韓對華投資最初僅為兩項,以後原地踏步不前,1991年中韓互設貿易代辦處後,投資開始增長。1993年,獲準投資項目達1042項,投資額達9.6億美元。1996年韓在華投資項目已經超過8000多項,協議金額猛增出118億美元。截至1998年9月,韓國對華投資協議達142.6億美元,實際到位金額71.11億美元,在華投資項目10819個。中國已成為韓國第二大投資對象國,韓國已成為中國第五大投資國。韓國對華投資方向也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韓國三星、大宇、現代等企業紛紛來華設廠投資,其重點是汽車、鋼鐵、能源、電子設備等資本密集型產業,一改過去以中小企業為主和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局麵。如三星集團已在中國8個地區進行投資,投資額達1.5億美元,並計劃到2000年達至25億美元,在天津、吉林、蘇州、四川和廣東等地建立5個電子生產基地。據統計,韓國在華投資中製造業占全部投資的86%。。隨著兩國經貿關係的發展,兩國有關地區之間的經濟合作也相應進展。韓國正在執行“西海岸開發計劃”,將於21世紀初建成西海岸工業區。在中國,正在加快開發環渤海經濟區。中國環渤海經濟區與韓國西海岸隔海相望,有廣闊的合作前景。隨著政治、經貿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兩國之間人員往來進一步擴大。中韓也相繼成立了“韓中民間經濟協會”(韓方),“中韓友好協會”(中方),推動中韓經貿關係的深入開展。以1994年6月設立的產業合作委員會為契機,兩國間簽署了5個大戰略性項目,即飛機、通訊、核能、高清晰度電視和汽車,特別是中型客機,計劃在2000年實現商業化。中韓兩國已經開通了10條民航線和7條海運航線。這一切表明:中韓建交後,兩國經濟關係“無論從量的方麵看,還是從質的方麵及經濟結構方麵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