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在韓國漢城舉行的武器展覽會上,東盟國家分別購買了米格-29、F-16、隼式、FA-18等先進戰鬥機,L-39式武裝教練機、護衛艦、坦克登陸艇、潛水艇、IFV步兵戰車、蠍式坦克、M60坦克等一大批武器。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近幾年在經濟發展基礎上,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和應付不測風雲和突發事件,對軍隊進行了現代化建設,這本理所當然,無可厚非,但卻為西方某些人歪曲、誇大,揚言“中國在冷戰後大幅度擴充軍備”,“在亞太掀起一場新的軍備競賽”,攻擊中國“開始具備侵略能力”,正在成為“區域強國”等等。這幾年,中國的軍費確有增加,但與美、日等相比極為有限,中國在亞洲和世界範圍內均屬於低投入型。1997年中國國防費用為811億元人民幣(約合99億美元),在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隻有1.03%,而且逐年降低。1980年占4.34%,1985年占2.2%,1992年為1.6%。同外國相比,中國的國防開支尤顯低微。

    中國的國防開支僅有美國的1/37、日本的1/4,如按全國人口平均計算,中國隻有6美元,美國則為2743美元,日本也達3000美元。若平分到每個軍人身上,中國僅相當於美國的1/68、日本的1/55.另據外刊統計,新中國建立後40餘年的國防開支隻抵美國1991年一年的軍費開支。“中國軍隊人數占世界11%,軍費隻有0.6%,軍費在亞洲排在日、韓、印、沙特、伊拉克、伊朗、台灣之後,與以色相列當”。這裏還應補充的是,中國新增的國防費用中又有很大一部分用來保障和適當改善軍事人員的生活條件(提高工資、津貼等),花在武器更新上的錢很少。同時這期間中國還裁軍100萬,此後,又要在3年內裁去50萬,顯然,“中國擴軍”之說是沒有根據的。西方還有意誇大中國出口軍火的實情說,中國“出口武器和軍事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擴大勢力”。這同樣不符合事實。中國出口武器和軍事技術從來都堅持必須有助於有關國家提高自衛能力,不損害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利用軍售幹涉別國內政的三項原則。中國對軍火輸出數量有限,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1992年年鑒統計,從1987—1991年的5年間,一些主要國家武器出口總值分別是:美國613億美元、前蘇聯599億美元、法國112億美元、英國90億美元,而中國隻有78億美元,隻占世界總額的5%。據美國《今日美國報》載文說,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武器供應者,在目前的市場中占有60%,即在500多億美元的總額中,美國出售的價值達360多億美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