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安全一直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冷戰期間,美蘇在亞太地區的爭奪和對峙,造成了該地區政治局勢的動蕩。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頻頻發生,構成了對亞太地區安全的主要威脅。冷戰結束後,在世界局勢總體緩和的情況下,亞太地區也出現了新的局麵,即政治上多種力量競爭共處,經濟上迅猛發展。與此相適應,在軍事格局方麵也呈現出一係列特點:

    一、冷戰後亞太安全總體上呈現出相對穩定的局麵,但舊有的對地區安全構成威脅的不穩定因素並未徹底解決。

    所謂相對穩定局麵表現有:一是美蘇長期軍事對抗態勢基本消除。從80年代後期開始,蘇聯就逐步收縮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從越南、中蘇邊境和蒙古撤軍,裁減了其在遠東的軍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緩和了與西方之間的矛盾,俄美雖在北約東擴、前南等問題上有矛盾,但美俄已宣布互不為敵手,雙方的核武器也不瞄準對方,美俄之間的矛盾不會很快發展到對抗性程度。二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也做了調整,從準備與蘇聯打一場世界大戰轉為重點對付地區衝突,從過去對抗和遏製蘇聯,轉變為保持地區力量平衡,防止出現權力真空和新的與美對抗的地區霸權,從而確保美國在這一地區的主導地位上。三是一些地區熱點問題如南沙問題、朝鮮半島問題、柬埔寨問題開始緩和,有的走向政治解決。四是亞太地區經濟迅猛發展使各國之間經濟利益相互滲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賴關係,各國在謀取本國利益和製訂政策時,不得不努力避免矛盾激化並力爭妥協。而且,亞太各國間的競爭的主要戰場越來越向經濟和高科技領域轉移,這些狀況必將產生增強國際安全的積極效應,有利於遏止戰爭。以經濟優勢和高科技手段來謀取國家利益而取代暴力和戰爭手段,從而降低了使用軍事手段達到國家目標的可能性。

    當然,冷戰後亞太地區舊有的熱點問題雖降溫,但並未徹底解決。這些舊有的熱點問題有:朝鮮問題、台灣問題、南沙問題、’中日釣魚島問題、日俄北方四島問題等。這些問題往往是大國利益和矛盾交匯處,一旦激化,將引起亞太地區有關大國之間的對抗,從而威脅整個亞太的安全。而且,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增加了各國對資源的需求程度,上述熱點問題所處地區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戰略地位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在經濟發展的今天,每一爭端方不可能輕易改變自己的立場。隨著經濟實力的變化和平衡態勢的演變,有關方就可能訴諸武力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亞太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負麵效用。

    二、亞太地區有關國家競相增加本國軍事力量,出現了軍備競賽勢頭。

    與冷戰後全球範圍內裁減軍備形成反差的是,亞太多數國家近年來掀起了購買武器,增強本國軍事力量的熱潮,即人們所謂的“逆裁軍”。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大國,具有全球最大的隱形攻擊力量,投資大量美元研製反導彈防禦體係,其中2/3用於戰區防導係統的研製,已研製成功了B-2轟炸機攜帶B61-11核彈頭投彈以便深入地下核爆炸技術,已於1997年4月1日開始裝備軍隊。日本已成為軍事大國,其軍費開支占世界第三位,1990年軍費開支為301億美元,1994年為472億,1996年為500億,從1987—1994年軍費開支年均增長9.3%,相當於中、韓、朝三國總和。已成功發射了固體燃料的H-2衛星火箭,目前正在研究M-5,J-1火箭、核動力艦艇和性能優於F-16的Fsx戰鬥機。東盟國家也正積極擴軍,軍費連年增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