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一,招聘比管理者更出色的人

    越是比你聰明和比你有學識的人,就越要盡快地招進公司,放到自己身邊,給他們最好的待遇。他們的能力可以幫你拓展事業,並促進你自己的進步。永遠都不要招聘那些碌碌無為和平庸的家夥,至少不能委以重任,因為你無法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他們對你也構不成挑戰,自然就不能互相促進。

    原則二,招聘能帶來附加值的人

    真正的優秀人才除了工作能力的強悍外,更能為企業的產品和文化帶來難以估量的附加價值。他們會為企業催生正麵的副產品,比如鼓勵同事的士氣,增加團隊的創新能力等。發現這樣的人才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大企業的CEO們都具有一雙伯樂的慧眼。你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能隻盯著一個人的工作能力進行研判,還要對他的內在素質(意誌力及想象力等)做出準確的判斷。原則三,招聘能解決問題的人要招聘那些能實實在在做事的人,讓他們來幫你解決問題,而不是每天製造問題。後者到處可見,他們在工作中不停地抱怨,習慣把難題拋給同事和上司,自己卻坐在一邊,挑三揀四。這樣的員工是“問題應變思維:看穿情勢的本質和隱藏的力量人”,對中小企業更是致命的殺手。原則四,招聘有激情的人熱情和激情是“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質。一個有熱情、有激情和有動力的人,能夠主動及創造性地工作,積極地提升自己,為公司做出貢獻。如果團隊有很多這樣的人,管理的難度也會降低。反之,沒有激情的員工是來“混碗飯吃”的,他們隻是需要一份定期發放薪水的工作而已,沒有忠誠度,沒有創新精神,亦沒有團隊歸屬感,對企業的價值在哪兒呢?

    原則五,招聘願意合作的人

    審查與評估人才的團隊協作精神,把能夠與同事合作共事的人招納進來,再給予必要的技能培訓。在我看來,這樣的員工就達到了60分。合作思維是一個組織強大的基礎,特立獨行的員工不是一個都不能要,而是要縮小這類雇員存在的空間。優秀企業的管理大師們都擅長拿捏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之間的分寸,既保證整個團隊擁有強悍的協作力,又能適當允許個別“天才員工”獨自完成某些創意性的工作。

    原則六,招聘成長性更強的人

    你要招聘那些願意與團隊和公司一起成長的人,考察他們的成長性--對事業的熱愛,對學習的執著,對工作技能提高的動力。具備成長性的員工很快就能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也是企業骨幹的後備人才。

    原則七,招聘有獨特天分的人

    不要放過一些特殊人才--他們在某方麵有獨特的興趣和天分,可以獨當一麵。比如技術部門的工程師、市場策劃高手和創意天才等。不能把眼睛盯在隻會按部就班工作的人身上,要極力尋找那些在不同領域內的拔尖人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