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過是個謀士,又不能帶兵上-陣作戰,就是有什麽計策,也隻不過是說出來,由大家商議,聽不聽最後還在大王。至於您這邊力量的虛實布置,韓信早有探報,根本不需要我冒殺頭的危險詐降探聽。大王倘若見疑,是臣兩眼不明,誤投其主,實為最大的愚蠢,莫若死在大王麵前,以明心跡。”

    說罷,李左車便往身邊柱上撞去,被眾人救下。李左車是個學識淵博的智者,霸王又見他赤膽忠心,自然也是想從他嘴裏探聽劉邦大營的虛實,就把他留在身邊任用。

    項羽大軍堅守陣地,不予出擊,整座大營靜悄悄的,以逸待勞。這日探子忽然飛馬來報,說韓信大軍兵屯垓下,貼出榜文辱罵大王,細作抄來,獻與大王細看。榜文寫道,人心皆背楚,天意屬炎劉,劍光生烈焰,要斬項王頭。

    項羽生性剛烈暴躁,點火就著,豈能容忍別人惡意取笑?!馬上就要點兵去捉拿韓信,周蘭等眾將拚命攔阻:“這是韓信的誘兵之計,不過是寫了這麽幾句狗屁不通的詩文,煽動大王怒火,您萬萬不可輕舉妄動。”

    項羽轉身故意征求李左車意見。

    李左車道;“韓信本是自大狂妄之徒,故意口出狂言,根本嚇不倒大王。不過,依我看,您要保存自己的實力,也不能老躲著不動,您想韓信他們豈能久等不戰,臼白讓士兵和戰馬消耗糧草,他們見您久守不攻,必會轉移力量去攻打您的領地彭城,如彭城失守,您可就無家可歸了。您若主動領兵出戰,打了勝仗,自然可破劉邦漢軍;若不能勝,您還可以退歸彭城,此乃進可以戰,退可以守的萬全之策。不過,我是初來之人,不敢多話。”

    李左車巧舌如簧,力排眾議,左右逢源,處處有理,終於說服了剛愎自用的項羽主動出擊,率領10萬大軍向垓下進發。

    項羽重臣虞子期是愛妃虞姬的哥哥,對項羽忠心不二,他察言觀色,早巳看出李左車心術不正,但項羽很難聽取別人的看法,他萬般無奈,隻有去找妹妹勸說項羽回心轉意。虞姬跟隨項羽征戰多年,不但美貌聰明,因自幼讀書習劍,很能理解丈夫的稟性,常為丈夫分憂解難,項羽也能聽她勸解。今日聽哥哥所談李左車之事,憂慮萬分,暗暗著急:霸王這種獨斷專行、拒納忠言的狂傲性格,日久必敗於劉邦之手。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