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定了主意之後,老祝頭也呆不住了,直接起身兒去找了老魏頭,不一會兒兩個人就一起嘀嘀咕咕地進了院子,到屋裏老祝頭挑起門簾子道:“爹,魏老弟看你來了。”

    老魏頭直接進屋片腿上炕道:“叔,身子好點兒沒有?我這兩天總惦記著說過來,可是我家那小子正要說親,折騰到現在才騰出空兒來。”

    祝老爺子見來了客人,就讓荷花扶著自己坐起了身子,搭著被子道:“說親是好事兒啊,要是有啥要幫忙的可別不好意思,得張嘴吱聲兒,你和我家幺兒也算是打小兒的交情了,咱們又都是老鄉,可不許外道。”

    “叔,瞧你說的,我就算是跟誰外道也不能跟你家外道不是,當初在老家,小時候我爹娘都沒了,要不是叔你總接濟我,我可能早就不學好去了,我跟祝大哥又都是大半輩子的交情了,咱兩家不就跟一家人一樣嘛!”老魏頭說了幾句見楊氏端茶進屋,就趁機問,“嫂子,我聽我家那口子說,你去給叔扯了布料做壽衣?拿出來瞧瞧唄!”

    “你還真是啥都想看。”楊氏嘴上嗔怪了一句,回身從櫃子裏拿出了壽衣,攤開來給老魏頭看。

    壽衣選的是上好的料子,寶藍色的杭綢上頭繡著五蝠捧壽的圖案,如今做好的這一套兒還隻是最外麵穿的,楊氏給做的是對襟兒的褂子,做工什麽的全都沒得說,老魏頭便讚道:“還是嫂子的手巧,比我家閨女給我做的那身兒好多了,瞧得我都眼熱了。”

    “哪兒是我手巧啊,這是老四媳婦繡的,我哪兒有這樣的手藝。”楊氏把衣裳在炕上攤平了道。

    “五十歲穿上五下三,六十歲是上七下五,叔去年剛做了七十大壽,你們今年得做齊了上九下七的衣裳才行呢!”老魏頭砸吧砸吧嘴道,“等過幾年我過了六十,我也得讓我媳婦再添兩身兒。”

    按照鄉下的習俗,死者穿的壽衣都是單數的,上下相差二件兒,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而最多是穿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條褲子。若是不到五十多歲而死的人,叫做夭壽,就隻能穿三件兒,而死者的年齡越大就可以穿得越多,表示有福有壽。還要做被褥,鋪黃蓋白,意為鋪金蓋銀,被麵兒上還要繡八仙,棺中還要放枕和墊腳,很是講究,當初老爺子剛被接回來的時候,因為身子也還硬朗,而且老祝頭也沒提這件事,所以家裏就也都沒惦記著要準備,這回既然準備了,就要按照規矩和歲數認認真真地置辦起來了。

    祝老爺子聽老魏頭說這話,不由得奇怪地問:“咋,我這老頭子沒幾天活頭也就算了,你才多大個歲數就準備壽衣?”

    “叔,這壽衣本就是生前置辦的,我的衣裳還都是我自個兒去挑的料子呢,就為了圖個自己稱心,鄉下這地方一過五十,家裏的閨女媳婦的就該給老人兒張羅著置辦壽衣和壽材了,一來是為了讓老人兒都看著,置辦得稱心舒坦,二來也是圖個好彩頭,添福添壽,人都說,越是備著越是用不著。”老魏頭笑著說,“叔你今年剛過了七十,現在置辦也是應當的,若是早些年就把你接過來,就該早就置辦起來了。”

    祝老爺子聽了這樣的解釋,有些將信將疑地問:“當真?這邊還有這樣的規矩?”

    “咱們老家那邊不是這樣嗎?我們十來歲就過來了,也不知道老家有啥講究。”老魏頭問祝老爺子道。

    “也沒啥講究不講究的,入鄉隨俗就得了。”祝老爺子聽了老魏頭的話,覺得心裏頭舒服多了,精神頭兒也上來了,跟老魏頭一直聊到吃飯,這才覺得有些倦了,吃過了午飯之後,被荷花哄著又說了會兒話,這才讓他吃了藥去睡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