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姥娘去看過小秀覺得合適,方氏就請了媒婆,挑了個好日子,提了置辦的禮物到城裏提親,從鄭大夫手裏取了草帖回家,壓在老宅屋裏的祖宗牌位下頭,放了三日見家宅安寧,才取回來合著博榮的八字出去找人掐算,算出來八字相合,就出具草帖回給了鄭家,由他家再去占吉問卜,沒多久,鄭家就遣了媒人來知會,草帖卜問得吉無克。雙方就開始著手交換細帖,因著鄭大夫家是城裏人,所以方氏還特意找祝大姐問了城裏都有什麽說法,該備什麽東西。

    細帖上寫著博榮曾祖、祖和父輩的名諱,家中的田產情況以及聘禮的多少,送去城裏之後很快也得了鄭大夫送回的定帖,上頭寫了小秀曾祖、祖、父三代的名諱以及嫁妝單子,如此一來就算做定下了親事。

    方氏備了兩壇許親酒,紮著八多綢緞羅絹紮成的花,用繞著紅綢的酒擔挑著,根據祝大姐的交待,祝永鑫特意去城裏采買的銷金染紅的紙,讓博榮親自寫了三份婚啟並一份禮物的清單,裝在紅綠銷金的魚袋裏,放入上頭繪著五男二女的木盒子內。方氏心疼兒子,尤其又是老大娶親,基本算得上是把家裏能用度的活錢兒都拿了出來,另備了金銀首飾、綢緞茶餅,茶果喜餅等物,一年四季的女子衣衫鞋襪,在鄉下地方來說,算得上是極其的豐厚,不過祝大姐說,擱在城裏也就算是勉強的不失禮罷了。

    東西挑著送去了城裏,鄭大夫把定禮供在家中正堂,請全福之人來揭巾,取了小秀做的針黹女紅,將送來的茶果喜餅分出一半,又把送來的酒壇裝了兩壇淡水,放三五條活魚,兩邊各投一雙筷子,壇外掛著兩株蔥一並送回祝家,稱作“回魚箸”。

    如此下定禮便成了,因著與鄭家商議過,兩個孩子年紀還不算大,而且博榮兩年後要參加童生試,所以如今並不急著下聘禮定婚期。

    這一番折騰之後,家裏的銀錢立刻就看出短少,方氏本來都有些擱下的針線又重新撿了起來,日夜活計都不離手。祝永鑫把家裏的杖子、豬圈全都收拾加固過,柴垛也都堆得高高的,閑下來就又開始琢磨著想要出去尋個活計。

    荷花見如今天氣已經暖和了不少,就開始琢磨照著齊錦棠給抄的方子積糞堆肥,拉著祝永鑫在自家園子裏挖了個深窖,冬天裏積攢的糞土都凍得硬梆梆的,把這一冬攢的和撿來的全都倒進窖裏,又把她平時堆在後院兒凍著的幾筐垃圾,諸如什麽雞骨頭、豬骨頭、爛菜葉之類的都倒進去,又丟了許多的糠秕、蒿稈之類,用土蓋好,上頭用木架子搭起一個低矮的棚子,用草墊子層層地罩住,讓那些東西在裏頭發熱腐熟,按照齊錦棠抄的方子,這法子名叫“蒸糞法”,如此所得熟糞比一般的堆肥快,而且不容易流失養分,開春兒的時候就剛好就可以擔到地裏做基肥用。

    日子一天天過去,九九消寒圖上白色的地方越來越少,紅色的梅花越來越多,城裏的陶掌櫃打發夥計來又訂了一些油炒麵,說在城裏買得極好,將上一回的銀錢結了清楚,足足十五吊錢兒,讓方氏喜得抱著荷花狠狠地親了一口,荷花趁機道:“娘,咱今年再多攢點兒錢,自個兒尋個地方重新起宅子吧,蓋那種坐北朝南帶廂房的,這樣我跟姐姐就能有自個兒的屋子了,大哥以後娶了親也有地方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