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王由衷感歎道:“好心計,好手段,本王自歎不如!朝廷這麽多年的心腹大患,用一包紅土鹽就能斬草除根,真該好生學學!”

    鄧去疾凝神細想,越琢磨越覺得此計乃是“陽謀”,卡住胡人的喉嚨,生殺予奪,不容反抗。他素來慎重,插言多問一句道:“郭教頭可是親眼見過紅土鹽的效力?”

    打動淮王,打動鄧去疾,韓先生交托的事就成功了大半,郭傳鱗笑道:“鄧將軍如有疑慮,不妨拿這包紅土鹽去試上一試,雖然量不多,用來喂幼馬也足夠了,三五頓就能見分曉,若是壯馬的話,大約要十來工夫。”

    淮王起身道:“鄧將軍,茲事重大,不可不慎。”

    鄧去疾會意,把鹽包收起,咳嗽一聲,道:“郭教頭,空口無憑,如若趙伯海真能大破淮軍,韓家滅門一案,吾可追查到底。”

    “多謝淮王,多謝鄧將軍!”郭傳鱗鬆了口氣,喜形於色,扮足了尊師重道的戲份。

    鄧去疾道:“色不早,江都大營耳目眾多,不宜久留,你且回轉揚州,日後魏通判會自會聯絡你,有什麽為難之事,不妨與他商量。強龍不壓地頭蛇,揚州知府……畢竟隔了一層,此人熱衷仕途,不可輕信。”

    郭傳鱗心中一凜,沒想到魏通判竟然是鄧去疾的人,果然,鄧去疾經營江都大營十餘年,早把揚州城視作囊中之物,不知摻了多少沙子進去,根深蒂固,看來從一開始,他們就清楚賀知府與韓家的關係,隻怕連韓府“莫須有”的謀逆罪名,也看得一清二楚。他猜想,淮王和鄧去疾當是韓家滅門慘劇的知情人,之所以聽之任之,隻字不提,是因為凶手的來頭太大,若無足夠的回報,寧可置身事外,又或者,凶手的來頭大到連淮王都不敢招惹,唯有改換地,登上九五之位,才有翻案的機會。

    淮王無意再談下去,鄧去疾使了個眼色,鄧茂會意,將郭傳鱗送出中帳,往營盤外行去。

    日上三竿,營盤內巡哨往來,直如戰時無異,郭傳鱗輕輕咳嗽一聲,問道:“適才淮王立於賬外聆聽,片羽不落,鳥蟲不驚,輕功著實了得,不知是從何處學來的?”

    鄧茂臉色有些古怪,悶頭將他送出“風字營”,臨別才了句:“淮王何等尊貴,哪犯得著去練什麽江湖功夫!”

    郭傳鱗微一沉吟,心下了然,大梁國修道人聚於仙城,扶持國運,淮王身上十有八九暗藏仙符,行動如此隱秘,當是法術的緣故。他雖練得一身好功夫,內外兼修,得華山青城二派之長,堪足稱雄一時,遇到修道人,也與土雞瓦狗無異。想到這裏,他心中有些失落,江湖非是武俠的下,江湖之中,有厲軾,有杜微,還有那些化作人形的妖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