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溪萍同誌談了兩個半天……我按照他的要求,如實地一一作了介紹。在介紹的過程中,他始終認真地傾聽並提出許多詢問。在有些問題上,他還與華東師大作比較和分析。他總的認為,這些年來北大黨委是執行廠黨的教育路線的。同時也有若幹缺點錯誤,甚至有的是嚴重的,但成績仍是主要的。我認為,他的觀點是對北大多年來工作作了公正的曆史評價。我從談話中切實感到溪萍同誌觀察問題是全麵的、實事求是和一分為二的;態度是和靄可親的並允許別人講話的。這和那些搞‘一言堂’,以‘帽子’壓人的‘欽差大臣’、‘整人能手’真有天壤之別。我起初的疑慮很快就消除了,並對他敢於頂歪風,堅持實事求是的高尚行為十分敬佩……”

    不言而喻,陸平所說的“欽差大臣”、“整人能手”,指的就是Z。

    一九六五年二月,常溪萍回上海過春節。他向當時分管文教工作的上海市委候補書記楊西光、市委書記張春橋作了匯報,著重談了他與Z之間的重大分歧。

    誠如楊西光在一九七七年六月六日所寫的回憶材料那樣:

    “那個時期Z在北大社教運動中確實很主觀,作風上也獨斷獨行。我在一九六四年在北京和Z-次談話中已經感到,後來也陸續聽有些同誌談過……一九六五年春節常溪萍回滬後,首先向我匯報,我相信常的意見是對的。當時市委是我和張春橋共同分工管文教工作的,我就約了張春橋一起聽常的匯報,當時張春橋也同意常溪萍的意見,我們一致意見是要常溪萍按‘二十三條’辦事,有意見可以在工作隊中間提,也可向組織反映。在這一點上,張春橋沒有講過一句和常溪萍或者和我有什麽不同意見。”

    常溪萍回到北京大學後,於三月四日給張春橋、楊西光寫了一封非常重要的信。信中說:

    “昨天中央書記處開會討論文化革命問題,對北大問題作了明確的指示,批評了北大工作隊的領導……小平同誌說:‘運動一開始即應三結合,要肯定成績,克服缺點,北大運動要總結。總之,有毛病,一去即奪權,鬥爭方式不正常,陸平被鬥得神誌不清,不是黨內鬥爭的方法,陸平犯錯誤不是犯了一切錯誤,隻是某些錯誤,搞得萬裏見了陸平要躲開,把市委放在一邊。同意市委幫助北大黨委總結過去工作的方法,這方法很好……’”

    “……如果Z等老是這樣,我想向中央寫信反映一下(他們自以為是很嚴重,有許多做法很不對頭,作風也很不民主),不知可否?”

    常溪萍決定邁出重要的一步——向中央寫信。

    張春橋拿起鉛筆,在常溪萍的這封信上開頭所寫的“春橋同誌”的“春”字上,畫了個圓圈,表示他已“圈閱”。這是當時領導層中流行的辦公習慣。

    張春橋還在信的天頭上寫下批語:

    西光閱後送丕顯、荻秋、一平同誌一閱

    春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