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使人笑、使人醉的奇妙氣體,過去一直依賴從國外進口,我國不會生產。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醫郭星孫,是一位興趣非常廣泛的人。除了行醫之外,喜歡騎摩托車、打獵,還愛做點化學實驗。他居然把家裏一間亭子間作為化學實驗室,自己動手、製成了笑氣。為此《人民日報》在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作了報道。

    這篇報道發表之後,引起了多方麵的注意:

    上海第一醫學院吳玨教授表示願意合作,把郭星孫的笑氣用於臨床;

    上海市公安局消防處讀報後大驚,因為笑氣易燃,會惹出火災,就發出通知,禁止郭星孫在亭子間裏試製;

    上海製藥專業公司來找郭星孫,希望轉讓技術,由他們投入生產。

    調查組從上海第五製藥廠的技術資料中,花費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查到當年試製笑氣的技術檔案:

    (科NO。5)

    試製笑氣(N2O。Nitrousoxide)

    日期: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二十五日。

    地點:租借上海虹橋路九六一弄四號企中化學社之一幢紅磚房(經市公安局消防處同意試製三個月)。

    組織領導:上海市製藥專業公司。

    技術小組名單:

    組長——高福為(五洲藥廠部工程師)。

    副組長兼顧問——郭星孫醫師。

    組員——

    朱吟龍(開明化學工業社負責人)。

    倪關清(企中藥廠工業社負責人)。

    方兆祥(五洲藥廠生產技術科科長)。

    傅伍堯(五洲藥廠總工程師)。

    吳玨、章開平。

    產量——每月七十公斤,總共生產二百公斤……

    這份曆史性技術文件,清楚地表明,方兆祥是我國第一批笑氣的試製者之一。

    這本是方兆祥對中國製藥工業的貢獻。不料,這種笑、醉兼具的古怪氣體,跟方兆祥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十八年後,竟發生如此的巧合:張佩瑛死於國產的笑氣,而麻醉師恰恰是方兆祥之弟!

    於是,他的貢獻,反成了罪孽!

    我國的笑氣生產,自“文革”開始,便停止了。方兆麟所用的笑氣,是上海天星化工廠生產的,在中山醫院的倉庫中已沉睡了十幾年。“文革”中,麻醉手術幾乎不用笑氣。隻是考慮到張佩瑛是張春橋的妹妹,方兆麟才動用了庫存不多的笑氣。不料,也正因為多年不用笑氣,葉醫師把笑氣瓶裝錯了,方醫師也未能發覺,以致釀成醫療事故:笑氣隻是起麻醉作用,不能幫助呼吸。當麵罩中充滿了笑氣,患者即窒息而亡……

    笑氣,給方氏兄弟帶來的不是笑,而是淚水和苦汁。

    不過,盡管已經查明方兆祥曾試製笑氣,也熟知笑氣性能,卻無法憑這一點給他定罪——調查組並沒有方兆祥“預謀殺害”張佩瑛的任何證據。

    調查組空歡喜了一場。最初,他們仿佛吸足了笑氣一般狂熱,而清醒之後卻意識到毫無所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