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賢寫道:

    “同意秀珍、天水同誌意見。”

    為了“查個水落石出”,“馬徐王”決定另建調查組——也就是本文前麵提到的那個行動詭秘的“上海市革命委員會調查組”。

    一九七七年一月,當北京建工部來滬外調那個調查組的“靈魂”——Q的時候,王秀珍寫了如下交代:

    “張佩瑛死亡事件,開始是由市文教組、市衛生局和一醫組織了一個調查組,調查下來說成是責任事故。我看了這個情況後,認為這個案件說成責任事故是右傾。文靜對我說:一醫和文教組聯合調查組右傾,要我告訴馬天水認真抓這個案子。她還說,張春橋知道張佩瑛死了,他很難過。我把李文靜講的,告訴了馬天水。因此,我講調查組右傾,馬天水也講右傾。我還要狠狠地批調查組的同誌。

    “那個調查報告,曾同時送了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張春橋沒有出麵。由王洪文打電話給馬天水,還寫了批示,大意是:這個調查組嚴重右傾,張佩瑛的死亡,要從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來看、來查,是階級報複等等。

    “根據王洪文的黑指示,我和馬天水、徐景賢商量後,認為調查組要加強力量,充實人。我提出把Q暫借出來,可擔任調查組副組長。還要從工宣隊抽一點人,加強這個調查組。馬天水、徐景賢都同意……

    “按照王洪文、張春橋的黑指示和授意,要查出一個階級報複案,給這案子定了調子。調查組就是按這個框框和調子去調查的。……”

    徐景賢在一九七七年十月三十一日,也作了類似的交代,其中談及:

    “成立調查組時,馬天水說:‘這件事張春橋不好表態,我們決定算了。’但事後調查小組的報告,都由我送給張春橋秘書何秀文,由他轉給張春橋看。”

    就這樣,本來已經閉上了帷幕,又重新拉開。秘密調查組鬼鬼祟祟地登台了,演出了一幕又一幕荒唐的戲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