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朝鮮還在打仗,國際形勢還很緊張,不能不影響我們對沿海工業的看法。現在,新的侵華戰爭和新的世界大戰,估計短時期內打不起來,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長一點的和平時期。這樣,如果還不充分利用沿海工業的設備能力和技術力量,那就不對了。……認為原子彈已經在我們頭上,幾秒鍾就要掉下來,這種形勢估計是不合乎事實的,由此而對沿海工業采取消極態度是不對的。”

    柯慶施領會了毛澤東的意圖,在上海加以貫徹。“政治秘書”張春橋又立即領會了柯慶施的意圖,在為柯慶施起草中共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報告時,把毛澤東的那一段話,作為主旋律。

    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一日,中共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會開幕。柯慶施步上講台,作了長長的報告,題為《調動一切力量,積極發揮上海工業的作用,為加速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而鬥爭》,提出把“充分地利用上海工業潛力,合理地發展上海工業生產”作為上海工業的新方針。

    柯慶施不客氣地批評了“前屆市委”:“在方針政策方麵……對上海的工業方針,由於對上海具體情況作具體的分析研究不夠,把一些暫時的、局部的困難擴大化,因而在實際工作中,對上海工業從發展方麵打算少,維持方麵考慮多,這顯然是不妥當的。”

    所謂“前屆市委”,當然是指以陳毅為首的原中共上海市委。“這顯然是不妥的”,不言而喻在批評陳毅。

    毛澤東正在杭州。事先,他曾派秘書田家英前往上海,取來了柯慶施的報告。毛澤東主席看畢,大加讚賞,說了幾句誇獎柯慶施的話。

    於是,柯慶施聲譽鵲起,從此在上海站穩了腳跟。因為毛澤東主席表揚他在上海實行了正確的方針。

    柯慶施呢?也從中深切領會:緊跟毛澤東,無往而不勝!

    從此,柯慶施特別留神毛澤東主席的言論,特別是毛澤東主席在各種會議上講的,沒有見諸報紙的“最新指示”,他總是不斷往本子上記,揣測著毛澤東主席那深邃的思想大海中正在翻騰著什麽樣的波浪。

    柯慶施深刻地影響了張春橋。從此,張春橋把來自柯慶施那裏的毛澤東主席的動向,當做自己行動的指針。

    九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柯慶施當選為中央委員。

    張春橋呢?在一九五六年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市委委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