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 惲逸群

    惲逸群的公開檢討,本來意味著“九·三事件”的結束。不料,事態進一步擴大。幾天之後,竟導致了他的下台!

    張春橋取而代之,走馬上任,成為《解放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坐上了他夢寐以求的金交椅。

    這是一個“通天”的位置。作為《解放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張春橋三天兩頭與上海黨、政、軍首腦人物聚晤,以至與中央領導建立經常的聯係。

    這是一個消息靈通的所在。上海各界的一舉一動,他都馬上知道。他了解上海的脈搏、上海的三教九流,為他日後成為上海的統治者打下了基礎。

    這是一個擁有無尚權力的職位。他可以利用報紙,捧一些人,壓一些人。特別是報社的《內部情況》,直送中央和上海的領導人物。他的《內部情況》,三天兩頭要點一兩個部、局以上領導幹部的名。他不斷地擴張著自己的勢力。

    “狄克”今非昔比,成了上海的大員、要員。

    那個被撬下台的惲逸群,從此蒙受了一連串的打擊:

    幾個月之後,他受到“三反”運動的猛烈衝擊,開除黨籍,降為地圖出版社副總編輯;

    一九五五年,受潘漢年冤案牽連,他被捕入獄達十年之久;

    一九六五年冬,他終於出獄,被派往江蘇華寧縣中學擔任圖書館管理員,每月工資僅三十七元。他還沒來得及喘一口氣,“文革”風暴又把他卷入無休無止的批鬥之中;

    直到一九七八年九月,73歲的他,才算被調往南京,在國家第二檔案館工作。他僅僅過了兩個多月的人的生活,便於十二月十日油盡燈滅,溘然去世。

    一代英才之毀,最初隻是因為漏登一條電訊!

    在這位老革命、優秀中共黨員、優秀新聞工作者、優秀學者離世幾年之後,他的冤案才得以昭雪。

    一九七三年七月八日,身處逆境的惲逸群在致胡愈之的信中,寫下擲地有聲的話語。

    “弟之遭遇,非楮墨所能宣。但既未抑鬱萎頓而畢命,亦未神經錯亂而發狂。平生以‘不以物移不為己憂’自律,經此二十年檢驗,幸未蹈虛願。”

    就在惲逸群一步步跌進地獄之際,張春橋步步直上青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