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革”大幕,是在批判“三家村”的喧嘩聲中拉開的。

“三家村”,吳晗、鄧拓、廖沫沙三家也。

攻“三家村”者,乃姚文元。文章是姚文元寫的,主意是張春橋出的。

其實,張春橋跟鄧拓,曾有過多年的共事。

憑借著“化身之技”,張春橋在延安加人了中國共產黨。他的興趣仍在宣傳方麵。經過幾年的苦苦“研究馬列主義”,張春橋居然被任命為《晉察冀日報》副總編。

《晉察冀日報》是中國新聞史上一家重要的報紙。它前身是《抗敵報》,創刊於一九三八年八月十六日,主編便是鄧拓。一九四〇年十一月七日,改名為《晉察冀日報》,鄧拓為社長兼總編輯。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五日,《晉察冀日報》與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並為中共中央華北局機關報《人民日報》。此後,一九四九年秋,《人民日報》成為中共中央機關報,三十七歲的鄧拓出任《人民日報》第一任社長兼總編輯。

《晉察冀日報》不斷地遷移著。報社駐留最久的是北石家莊附近的阜平縣馬蘭村和平山縣滾龍溝。鄧拓的《燕山夜話》是以“馬南部”為筆名在《北京晚報》上連載的。這“馬南祁”便取自“馬蘭郵”的諧音。

“狄克”進入《晉察冀日報》,不時與鄧拓產生“摩擦”。

平山縣,陳家院。《晉察冀日報》社在開全體工作人員會議。

副總編張春橋,在那裏作《怎樣學習馬列主義》的報告:

“戰爭年代,大家忙於戰爭,學習馬列主義最好的捷徑,就是尋章摘句。

“馬列主義的精華,在於每篇文章的警句。尋章摘句,就是摘馬列主義的警句,背馬列主義的警句,用馬列主義的警句。這是最節省時間、效率最高的學習方法。

“我就是用這個方法學習馬列主義的。我的文章中,經常引用馬列主義的警句,就是這樣‘尋’來的……”

抽著用廢報紙卷著的土煙卷,張春橋不無得意地介紹著自己的“尋章摘句”法。

坐在張春橋一側的社長兼總編鄧拓,聽著,聽著,雙眉緊鎖。鄧拓沒有作聲,因為作報告的畢竟是副總編。

張春橋作完報告,又把“尋章摘句”法寫成文章,要登在《晉察冀日報》上“推廣”。

鄧拓不能再忍耐了。他,壓下了張春橋的“大作”。

“狄克”發怒了。他向鄧拓射出了冷箭。

一封告狀信,送到了中共晉察冀邊區黨委。那筆跡,跟當年“狄克”寫給魯迅的信,一模一樣。

幸虧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書記彭真了解鄧拓,信任鄧拓,使“狄克”告狀失敗。曆史的現象,常常周而複始。“文革”開始之際,“狄克”夥同姚文元整鄧拓,彭真又一次保護鄧拓,隻是這時“狄克”已經得勢,把鄧拓連同彭真一起打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