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有一無賴之徒,亦不知那省何郡人氏。寄居在廣東廣州府增城縣城外椏柳巷居住。又名花樓巷,時人錯語叫做花柳巷。其人姓賈字金成,其妻乜氏。此人上不存天理,下不顧良心。專造銅銀為生,販買生口為活。亦不在本處使用,專向四方八岸去處販買,或豬或羊,或亦禽獸六畜。騙害良家,男婦遭其害者,或誤終身性命,或使家惶屋亂。專一騙害良家子弟,天理何存,得食何安。一日坐下,乜氏謂夫:“妾在家中安享,丈夫奔逐風塵,妾心何安耳!不若丈夫將此銀賣與別人家,家事常常活用則了,何在丈夫奔逐風塵。”金成道:“賢妻語言甚是說得有理。隻是一件,此銀還須自作自受,怎可連累別人。”總係自存一個本心,丟下不題。

    卻說惠州府城隍救活尹奇友性命,收除六個野鬼,人也歎羨城隍威德,判斷陰陽,審勘照然,名聞遠播。忽有兩個婦鬼莫強枉死多年,知得惠州城隍乃正直之神,勘問無偽,作一張含冤狀詞,哀訴城隍:

    告狀婦馬氏,為被害含冤屈死事。妾是良民之婦,生平並無一毫過失。止欠大戶何光大債銀一兩,自想家中貧乏,無物可值兩金,故將一豕"賣之,隻望償還大戶。誰料天殺冤家賈金成係增城椏柳巷人氏,故將偽銀一兩三錢,騙害良民夫婦。後至偽銀辨出,大戶勒取,以致逼婦含冤赴水亡軀。伏乞主宰追究與蟻婦雪冤。則蟻生死不忘,上告。

    第二張狀亦是含冤一例事。城隍接二婦鬼的狀,看了一回,即差內役移關到增城,勾拿賈金成的魂魄,台前勘問。金成跪下,隍台厲聲臭罵:“賈金成,你這廝乃匪類之徒。終日專造假偽,騙害生民。惡滿貫終,自招其禍,還不知死。”那時兩個含冤婦鬼跪在一傍,與賈金成對質。馮氏馬氏罵道:“你這沒天理賈金成,害我二婦含冤被屈而死,天理何存?你得福享安耳!”金成道:“我雖使假銀,你至死者亦為何光大勒取所逼,與我無幹。”城隍一發勾何光大對審。

    不一時,光大靈魂亦至,跪下稟訴:“馬氏之夫,一實少我本銀一兩,三年不取利息。是以馬氏賣豬的銀,我隻道他夫婦詐偽,故不與我。誰料他果實賣的是銅銀,連我亦是不覺不知。一實問取是真,伏維爺爺公斷。”城隍道:“依你三年之本,不計其利,無姑一日逼勒,本該折夭三年之壽,發回原籍。”那時賈金成自知其非,啞口無言。當堂杖了三十。此時金成病在床上,乜氏坐立床邊,見夫叫喊連天:“痛殺我也,痛殺我也!”乜氏喚也不答應,心疑丈夫作夢。其時金成痛苦稟訴一番:“我造偽銀自作自受,無言抵當,甘受無辭。那時我妻乜氏教我將此偽銀賣與別人,免得奔逐風塵。此時我亦自顧本心,此事隻可自作自受,怎可連累他人。”城隍罵道:“須你自顧本心,不知害人不淺。今馮馬二婦遭你被害,其二婦含冤屈死無甘亦是爾之罪也。又有何大倫之妻汪氏非比別人,乃是解元之母進士媽媽探花娘,亦為你之被害,致令投水險些誤了大事。”臭罵一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